尹建平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是奠定小學生的數學基礎的重要起步。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構建優質數學課堂,必須遵循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學方針,尋求高效的教學策略。通過探析優質課堂的教育意義和構建因素,提出幾點構建優質數學課堂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構建;因素;自主學習;興趣;實踐
一、優質課堂的教育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是奠定小學生數學基礎的重要起步。小學時期不僅是小學生初步認識和接觸數學,形成基本的數學理念的階段,也是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進小學生養成肯吃苦、敢探索、自主學習等習慣,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之路打下堅實基礎,構建優質課堂的意義正在于此。
二、優質課堂的構建因素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對于小學生來說,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夠放松他們的心情,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小學生對世界充滿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重視以數學的奇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不是用枯燥無味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是單純以分數論高低,打擊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小學階段作為數學學習的起步時期,教師必須更加注重引導小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過程,而非結果。就是說,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教師可以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既為他們解答學習過程中不能理解的數學問題,也和他們一起在探究數學原理、領悟數學邏輯的過程中共同學習和進步。教師要尊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小學生積極提問和探索數學問題,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收獲知識和自信,從而讓小學生愛上數學,發揮主觀能動性,走上學習數學的道路。
2.實踐出真知,鍛煉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小學生面對的是關于數學的不同原理和計算方法。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學原理和公式,卻是多少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比如圓周率π,被定義為圓周長與直徑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它經歷了世界各地多個數學家和歷史人物的探索和計算,歷史悠久。教師們可以在數學原理的學習過程中,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向小學生簡述某些重要的數學原理的歷史或者有趣的數學小知識,然后鼓勵小學生自己設計某些實驗,通過實踐演練得出計算方法和檢驗公式的正確性。比如說,教師在教小學生計算圓錐的體積的時候,可以安排器材,組織小學生自己測量圓錐的直徑、高,然后結合其他數學數據,如圓周率π,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最后將圓錐浸入水中,計算溢出的水的體積,如果與計算出的圓錐體積相同(允許有一定誤差),就可以通過檢驗,確定計算結果是正確的。教師安排一定的實踐活動,不僅說明了數學知識是由計算和檢驗之后精煉而來的,更是讓學生體驗了自主獲得知識的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和探索,有助于培養小學生學習和思考數學知識點的習慣。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開放性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究,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小學生一種學習和思考的方法,比教會他們三個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更加有效。
3.貼近生活化,以合作學習模式促進探究式學習
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讓小學生掌握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就必須先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梳理,然后制訂教學簡章。教師要讓學生能夠輕松有效地學習和接受數學知識點,將知識點的本質理解透徹,并且善于利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各個知識點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簡單地說,就是將小學生要學習的數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幫助小學生理解新的思想知識和原理。教師也可以用小學生以前學習的數學或其他學科的知識點導入,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比如說,教師在講述圖形知識的時候,可以從“圓的面積最大化”來解釋水桶為什么是圓的;用“三角形的穩定性”來解釋窗口的形狀等等。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倡導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課堂學習中可以相互討論,課后一起完成數學作業,而教師要多加督促,讓學生相互幫助,以先進帶后進,實行“一帶一”等形式促進小學生共同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抄襲作業的惡習,通過共同學習,一起解決數學問題。
4.加強課堂思辨練習,鼓勵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很容易出現教師單方面的授課,而學生參與熱情低的情況。這是一種“舉手難”的問題,是因為小學生對教師和課堂有一種“恐懼”,害怕提出的問題太過簡單而被同學笑話,或者回答問題出錯。教師要致力于改善這個問題,讓學生們意識到舉手回答問題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代表了一個人的勇氣,而對于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要保持中肯的態度,鼓勵學生積極問答,也要肯定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加強課堂思辨練習,鼓勵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敢于說出自己的疑問和創新思維,對教師的錯誤也可以大膽指正或者禮貌請教。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加強課堂思辨,而不是對任何知識點或者題目都直接為學生們講解答案,養成學生的懶惰思想,要盡力讓學生參與到思辨的過程中,享受求知的快樂。
參考文獻:
[1]趙冬臣.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嚴家麗.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特點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3]洪雪茹.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初步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9):109-110.
[4]陶健.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方法摭談[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1):60-61.
[5]李娟.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實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2-57.
(作者單位 重慶市奉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