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云
摘 要: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主體性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實,主要是看他們是否真正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只有學生在情感、思維、行動上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才能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積極地把參與式教學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促進學生發展。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參與式教學的運用進行一些探索。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因材施教;問題情境;參與氛圍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學中要積極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下面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參與式教學的運用淺談幾點思考。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參與式教學運用的原則
1.整體性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新課改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強調參與的全面性,然而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實施差異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盡可能選擇有利于發揮每個學生特長的時機,這樣不僅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待學生要公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應重視,尤其是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更應該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并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參與習慣,以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2.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作為指導者和促進者的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出其導向作用,積極與學生互動,并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教師要尊重學生,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否真正成為主體,取決他們是否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只有學生的情感、思維、行動等都主動的參與才能促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出其主體效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循序漸進與促進發展
認識過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是要從整體上去設計,循序漸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教學內容、參與的情況等逐步的引導,最終達到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除了上述,還要正確處理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與可能發展水平的間的關系,教學中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覺到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才能促使學生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發展。
二、參與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運用的方法簡介
1.創設問題情境,打造參與氛圍
參與式教學法離不開良好的參與氛圍,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一個參與學習的氛圍,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圍繞學習目標,展開積極討論
討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討論可以培養學生處理生物科學信息的能力,同時更能促使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批判能力的提高。
3.組織探究活動,鼓勵合作交流
開展探究活動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新精神,教師要努力地為學生創造探究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在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在“做”中主動獲得知識,在“做”種充實自己,最終共同獲得提升。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必須得到重視,它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注意及時總結教學活動中的成敗經驗,不斷加以改進,充分發揮參與式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李臻.淺析參與式教學方法[J].科技信息,2007(9).
(作者單位 達拉特旗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