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曉梅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詞句。
2.通過對課文的品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母從不同角度的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慈母之愛和嚴父之愛對孩子成長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點
閱讀理解課文,從父母對孩子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的愛.
教學難點
理解慈母之愛和嚴父之愛對孩子成長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請看黑板,誰能說說這個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
2.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目標。
師:面對同一首詩,父母為什么會有完全相反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孩子后來成為作家有沒有作用?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品讀課文來探究這些問題。
二、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師:先請同學們打開書,按大屏上的要求,快速瀏覽課文。大屏出示自讀要求:用“——”勾畫出有關父母對巴迪這首詩不同評價的句子;用“~~~~”勾畫出有關巴迪聽完父母的評價后不同反應的句子。
1.生瀏覽課文,匯報。
2.文中哪些話寫了母親對我的詩的評價和我的反應?(抽生匯報)
展示多媒體課件:
母親一念完那首詩,……她高興得再一次擁抱了我。
(1)我們讀了后面的內容就知道,巴迪的詩寫得很糟糕。可是母親為什么會說巴迪的詩精彩? 母親的話應該用怎么的語氣讀?
(2)從巴迪的反應是什么?巴迪的反應應該用怎么的語氣讀?
(3)指導分角色朗讀。
3.從這段話中,我們知道,因為有了母親的贊揚,所以更想得到父親的贊揚。展示多媒體課件:
我有點迫不及待,……父親終于回來了。
(1)這些句子里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巴迪的心情?
(2)這些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3)抽生讀,師評價。
4.巴迪終于等回了父親,得到父親的贊賞了嗎?展示多媒體課件:
“我看這詩糟糕透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痛哭起來。
(1)父親為什么會說巴迪的詩糟糕?父親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2)巴迪為什么會那么難過?那么巴迪的反應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3)指導分角色朗讀。
5.小結過渡:那么,長大以后,巴迪成了一名作家,這與小時候父母對他的兩種不同評價有什么關系呢?
三、閱讀探究,感悟深意
1.探究:父母不同的評價對巴迪長大后成為作家分別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1)請同學們自由閱讀15、16自然段。
(2)母親的贊揚對巴迪長大以后成為作家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3)父親的批評對巴迪長大以后成為作家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
(4)試想一下,如果當年父母都贊揚巴迪的詩寫得精彩,對巴迪的成長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2.母親的評價飽含了贊揚,父親的評價提出了批評。討論、交流:父母的兩種不同的評價都是愛嗎?為什么?
(1)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2)小結過渡:母親的贊揚是愛,父親的批評也是愛。所以,作者在文中說:“我越來越體會到當初是多么幸運”,作者為什么說自己是“多么幸運”?
四、品讀感受、強化積累
1.是的,巴迪是幸運的。他在后來的成長中,對父母不同的評價有了更深的感悟。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巴迪這種感悟的語段,畫上波浪線。
展示多媒體課件:
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再齊讀一遍。)
2.這些句子的確是讓人回味,他不僅僅是巴迪的感悟,老師相信,同學們也有同樣的感悟。再讀。
五、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1.過渡: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你們肯定也感受到過不同的愛。請你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找出這樣的例子,把它寫下來。并談談自己的感悟。
2.師總結:談得很好,同學們的成長過程既需要鮮花,也需要荊棘;老師祝愿同學們在愛的沐浴下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 四川省儀隴縣金城第二小學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