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麗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影響。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通過觀察和實踐,我得出的結論便是: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可是怎樣才能做到使學生對枯燥的識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孩子自我識字的能力呢?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興趣入手,使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增加學生的識字興趣
1.開課導入要創設情境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我這樣設計教學的開課環節:“同學們,今天有幾個我們不認識的小客人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愿意跟他們交朋友嗎?”“愿意!”在孩子們的大聲回答中,我出示生字卡片并告訴他們:“今天的小客人也很喜歡你們。如果你們能把他們記在腦子里,他們就會很樂意幫助你,成為你今后學習的好幫手。”
2.引用多種方法識字
在教學中,讓學生識字不是望而生畏,而是學而有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鞏固識字效果。根據小學生好奇、喜猜的心理特征,識字采用多種形式記憶。如謎語識字法、同音識字法、比較識字法、演示識字法(通過幻燈、動作、實驗演示的方法進行識字)、游戲識字法、故事識字法、笑話識字法等等。這樣學生不僅喜歡接受,而且有益于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
3.開展競賽,互相促進
我在班級中開展生活識字競賽活動。學生們把在生活中認識的生字寫在卡片上,張貼在墻上,互相充當老師。過一周后,繼續展示他們新認識的生字。把以前的生字裝到一個袋子里,每月評比一次,看誰的卡片最多。通過這項活動,孩子們對于生活中識字的興趣大增,識字效果也比較明顯。
4.激發閱讀欲望,增大學生的識字量
為了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我班每月開展一次比賽,內容為講故事、詩歌朗誦會、朗讀比賽、課本劇表演等。采取以上形式后,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加,而在大量閱讀的同時,學生無意識將漢字的形象留在大腦里,不但幫助了識字,同時也促進了閱讀。
二、通過觀察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音、形、義的統一是漢字的基本特點。這一特點就決定了漢字的教學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分析形聲字的表意功能。如在“打、拍、撿、拉”和“腰、肚、胳膊、腿”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通過觀察,孩子們發現“提手旁”表示與手有關的意思,“足字旁”表示與腳有關的意思。這樣再遇到“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孩子們就容易區分和理解了。養成觀察生字字形的習慣后,孩子們識字就變得很細心。在學習“睛”和“晴”這兩個形近字時,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這兩個字的形旁分別是“日”和“目”,帶日旁的表示天氣好,帶目旁的表示眼睛的意思,并很容易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如鼓勵學生寫不同人的名字,識路牌,記商店名稱,記班級日志,記植物生長情況,有事給老師寫條子等等。讓學生和字詞反復見面,體會到了識字用處大,進而提高識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自覺性。
三、及時糾錯,強化識字
學生在學習語言中出現錯別字,是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現象。這時,我在教學中應對的方法有:(1)讀:讀中認識,讀中區別。教學時,把課文的同音字板書出來,做到教字先教詞,接著把這些同音字組成詞語,讀一讀,說一說,學生通過認認、讀讀、說說,達到認識、區別的目的。(2)找:突出異同點,強化易混處。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與它形狀相近的字,讀讀講講,講出它們的異同點。(3)比:比較音、形、義,理解中掌握。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形近字、同音字進行對比。也可以找出曾經學習過的字與新生字形近、音近的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對這些字進行比較區別,比出他們細微的差別,然后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幫助學生認識字義加深印象,達到理解記憶的目的。除了在教學環節中設置預防措施,還要在平時讓學生形成找錯、改錯的概念。
四、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是很早就提出的一句識字學話方法,經過多年實踐,證明它是提高識字率的一條很有效途徑。對于低年級學生看圖讀拼音識字是識字的開始階段。從發展語言入手,借助圖畫、拼音句群安排要學的漢字,使學生初步理解字和詞,詞和句的關系,從而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由于這種變化,我們的教學也要隨之變化,從短文的句子中提出詞,從詞中提出生字。即把識字與學詞學句緊密結合起來,加強了識字和閱讀的聯系讓學生邊識字邊閱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理解字詞的意思,牢固掌握字的音、形、義。
識字教學需要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只要我們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精神,認真鉆研教材,摸清兒童的心理特點,趣字當頭,幫助孩子做識字的有心人,就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快樂識字,輕松閱讀。
(作者單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2團學校)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