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珍
摘 要:學校創新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是創新教育的具體體現,也是教育發展到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時代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進步,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的人才,當今世界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中國要想強大,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就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全民族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一、我們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全民族的創新能力,這是實施創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一直存在著許多弊端,不能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只是一味地重視教師的“教”,因而導致“重教有余,重學不足”的局面。教師只注重在自己的教學中教好書,灌輸有余,學生自主學習不足,復制有余,而創新不足。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還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誠然,我們現在實行的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創新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實施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花大氣力、做重要舉措。比如,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是在這方面加強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力度,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整體的素質,這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最緊迫的任務,使得學生每個人的智力潛能得到開發,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我們要加大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使得學校創新教育得到很好的開展。
二、我們要認識到實施學校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是深化教育改革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必然
現今,社會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知識加速積累,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日新月異的電子技術和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已進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這就要求我們走向社會的未來的人,改變過去傳統的學習和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而要獨立、創造性地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還要學會在社會環境中選擇恰當的精神定位和社會定位,在各種可能性中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和機會。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