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娜
摘 要: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學內容中的文化元素進行德育滲透。找準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的時機、找準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度。這是初中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學科教學;德育滲透;時機;程度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化,初中教育教學工作是學生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教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進行品德教育,在日常的工作中進行德育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是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呢?下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找準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點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是教學的依據,文化科學知識離不開文化,在初中各個學科教材中,其內容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學內容中的文化元素進行德育滲透。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都蘊含在知識中,不是顯性的,而是隱性的,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內容中的德育元素,認真研讀教材文本,將蘊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搜尋出來。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要有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能在教材內容的知識闡述中進行德育教育。在對學生實施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體現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找準滲透點才能收到德育實效。
二、找準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的時機
學生有著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領悟,教師的德育教育要順其自然,從而水到渠成。如果違反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生硬地進行德育教育,那么勢必無法收到預計的效果,導致教師白費心思。教師要選擇好德育滲透的時機,在恰當的時候進行恰當的德育教育,是每一名任課教師要探討的課題。教育和教學是有區別的,但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卻是一致的。教師一定要找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機,將學生的思想感情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以便收到較好的效果。德育是意識形態里的內容,因此,要和學生的思想感情結合起來,生硬的說教是沒有好結果的,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如沐春風的環境中接受教育,發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找準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度
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分也不能蜻蜓點水,要做到恰到好處。可是要做到這樣也并非易事。很多教師因為有中考的壓力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提高上,而對德育教育則相對忽視,導致教學的單一性。而新課改實施后要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主體性,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滲透的度就是要掌握好滲透是否到位的問題,不達到要求則功虧一簣,滲透過分則欲速則不達,導致學生消化理解困難。把握不好就會變成思想品德課的重復,就會變成班會的新模式。所以,教師要注意德育滲透的程度。
滲透的點是要厘清從哪里滲透,滲透的時機是厘清什么時候滲透,滲透的度是要掌握好滲透的程度,不可過深也不可過淺。初中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真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需要老師們認真對待。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李市中學)
?誗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