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從2013年開始,金融業“營改增”的問題進入議事日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多家主要銀行及保險等金融機構進行了調研。但對金融行業征收增值稅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存在很多需要考慮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營改增 增值稅 營業稅 銀行
始于2012年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以下簡稱營改增)在2014年開始進入攻堅之旅。2014年7月4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公開表示,爭取“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末)全面完成營改增。根據這一規劃,金融業將繼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以及部分現代服務業之后改征增值稅。與上述行業相比,金融業(主要是銀行業)的特殊性、復雜性對增值稅改革提出更高要求,改革的難度更大,迄今為止目世界各國也還沒有成熟的改革方案可供借鑒。本人在銀行工作多年,希望通過本文就金融業營改增問題(以銀行業為例)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與各位專家、同行共同促進金融業營改增的順利實施。
一、銀行業營改增的必要性分析
營業稅與增值稅同屬流轉稅,區別在于營業稅一般以營業額全額為征稅依據,而增值稅以商品流轉和勞務各環節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能夠更好的消除重復征稅、推動產業分工。但目前我國稅法對銀行業征稅營業稅而非增值稅(2008-2013年,我國銀行業營業稅由1065.89億元增至2372.95億元,年均增長21.8%),現行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銀行業征收營業稅導致抵扣鏈條斷裂,形成重復征稅。按現行營業稅條例,銀行業是按營業額乘以稅率(5%)計算交納營業稅,這意味著銀行購進貨物(如機器設備、水電費)時所承擔的增值稅(稅率一般為17%)不能抵扣,加重了本企業的稅負;另一方面,由于交納營業稅,銀行無法向接受其服務的生產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生產企業無法像接受運輸服務那樣可以獲得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好處。(2)銀行一般是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納稅核算,這意味著貸款利息到期無論是否收回,均應并入當期應納稅額交納營業稅,從而增加了資金成本。當滯收利息較高時,會影響銀行短期資金流動,也會對銀行整體運營造成一定的負擔。(3)銀行業提供的跨境服務無法享受退稅。由于計稅原理的不同,對于向境外單位或個人提供的增值稅應稅勞務,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可以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但對于營業稅應稅勞務沒有此規定。而在實際工作中,銀行業對境外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情況非常多,上述政策使得這些跨境服務不能享受出口退稅待遇,削弱銀行業國際競爭力。
通過營改增,銀行業可以獲得如下稅收好處:(1)體避免重復征稅,體現量能負稅的原則,有利于促進社會分工細化和公平競爭。(2)通過適宜的機制設計,能夠實現降低稅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順應當前金融外圍業務外包的發展趨勢,有利于銀行業細化分工,提高效率。(3)可以延伸貨物與服務之間、各個環節之間、各個企業之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推動企業發展模式和經營方式的加快轉變。(4)實現對外銀行業務出口退稅,增強金融企業國際競爭力。
二、銀行業營改增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采取何種計稅方式
增值稅計稅方法包括簡易征稅法和一般征稅法兩種,前者是按照某一稅率乘以應稅收入得到應納稅額;后者以當期銷項稅額抵減當期進項稅額的余額為應納稅額。二者相比,簡易計稅方法的納稅操作和征收監管比較簡便,但沒有根本解決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與重復征稅問題,下游企業也無法享受進項稅額抵扣的好處。一般計稅方法則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缺點是納稅操作復雜,尤其是現行增值稅憑票抵扣制度將使銀行業在發票管理、系統改造、納稅申報等諸多方面,面臨較大的挑戰。因此,筆者認為,兩種計稅方式應該優先考慮一般征稅法,在無法采用一般征稅法時再用簡易征稅法。
(二)如何計算應納稅額
目前,銀行業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凈收益、匯兌凈收益及其他業務凈收益等。其中前兩項為銀行的核心業務,也是主要收入來源。對于利息凈收入征稅,從稅法原理上講,應對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分別逐筆確認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進而計算應納稅額,但這樣處理工作量大,成本高,也無法獲得利息支出進項稅抵扣的相關發票,難以操作。可以考慮采用簡化處理方式,直接以利息凈收入乘以稅率得到應納稅額。當然,如果銀行可以對支付其他銀行的利息以及支付給存款人的利息進行進項稅額抵扣,那也可以按照一般征稅法納稅。營業支出主要包括營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和其他營業支出,其中業務及管理費用是銀行業能夠獲得可抵扣進項稅額的主要項目。這些項目“營改增”后在上游企業中也基本都繳納了增值稅,因此作為下游企業,銀行外購商品或服務所含的進項稅額應當允許抵扣。
(三)如何確定稅率
我國現行增值稅稅率包括17%、13%、11%、6%四檔,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適當兼并稅率的原則,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將不會出臺新稅率,根據有關專家測算,最可能的是簡易征稅法按照6%,一般征稅法按照11%。
(四)銀行繳納的增值稅如何在中央與地方分成
目前,除全國性商業銀行總行繳納的營業稅為中央預算收入外,其他銀行繳納的營業稅均屬地方預算收入。改征增值稅后,若仍將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和地方間分成,地方預算收入將大幅減少。在目前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對稱的矛盾已較為突出的情況下,若“營改增”后仍沿用原來的模式及分成比例,不對增大地方財力作出實質性努力,則對地方財政來說可謂雪上加霜。筆者認為,由于銀行業對全國經濟影響巨大,且銀行業的調控、風險管理等責任主要在中央,同時出于消除地方保護主義、防止區域間稅收競爭的考慮,建議銀行業增值稅仍然由國稅征收,同時考慮“營改增”后的總體影響,可適當調高地方分成比例。
三、總結
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業即將開始實施營改增,建議有關部門應在尊重和充分考慮現實國情的情況下,借鑒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盡快確定征稅方法、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等問題,這將有利于推動我國金融業稅制的進一步優化,從而促進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天永.金融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計秘方法問題的研析[J].稅務研究,2013(4).
[2]劉友榮.金融業“營改增”前景展望[J].金融經濟,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