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雁 劉定定
摘要
通過對肥西縣典型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發展的“肥西老母雞家園”的分析來詮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四產業有機結合的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得出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的共生、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強調了構建鄉村旅游全產業鏈對提升鄉村旅游產業競爭力,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 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S1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6-09033-0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al Mode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aking the “Feixi Old Hen Home” as an Example
HUANG Zhi-yan et al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al mode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the second industry, the third industry and the fourth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eixi old hen home”-the typical developmental mode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in Feixi County, the importance of coexistence of rural tourism whole industrial chain was obtained.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nstruct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rural tourism, which will improve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Whole industrial cha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目前,國內外對鄉村旅游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地域為活動場所,利用獨特的鄉村自然環境、田園景觀、民俗文化風情、生產經營形態、農耕文化等資源,為城市居民提供觀光、休閑、體驗、娛樂、健身、購物、度假服務的一種新的旅游活動,是利用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的新型旅游形式[1-4]。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等,促使人們對接觸自然、體驗休閑活動的需求正日益增長, 希望能在鄉村自然生態環境中釋放自己,體驗人與自然的融合[5]。故鄉村旅游已成為人們回歸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體驗鄉村生活,進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
鄉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歐洲的法國[6],之后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7-10]。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晚,其開始的標志是國家旅游局在1998年推出的以“華夏城鄉游”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并確定當年是“生態旅游年”。之后又推出了一系列“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的“中國鄉村游”主題年活動。我國對鄉村旅游日益重視,且有更多的人參與鄉村旅游,使我國的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肥西縣正是在這一機遇下,依托自己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在政府的主導下形成了與市場機制互動的全產業鏈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肥西模式,促進了肥西縣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
1 鄉村旅游產業鏈概念及其與鄉村旅游的關系
1.1 鄉村旅游產業鏈概念
20世紀90年代,國外開始用產業鏈理論來研究旅游業,且普遍認為產業鏈條的延伸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產業鏈的思想來源于英國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11]。從產業的角度定義產業鏈,一些學者把旅游產業鏈界定為以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為導向,以旅游產業中有競爭力或競爭潛力的企業為核心鏈條,將旅游產品銷售給旅游者,使游客完成目的地與客源地之間的游行,進而使旅行社、餐飲業、娛樂業、旅游景區、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業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關系[12]。
1.2 全產業鏈與鄉村旅游的關系
鄉村旅游產業鏈的基礎是鄉村旅游中的核心企業,即負責為旅游者提供不同休閑需求,具有價值創造功能的相互內在聯系的產業共生體。一產、二產、三產和四產通過物質流、信息流、客源流的鏈條連接,形成內在相互聯系(互補、協作、競爭等)的企業的集合[13]。全產業鏈就是整合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的升級,促進區域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通過鄉村全產業鏈理論為鄉村旅游提高競爭力,實現規模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通過建立鏈條完備的產業鏈,可以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三農”問題,提高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近期學界關于旅游產業融合的討論與“大旅游”、旅游乘數效應等概念一樣,也是基于全產業鏈的理論。
2 全產業鏈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2.1 國內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現狀
當前,國內各學者通過不同視角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丁鴻[14]按投資主體劃分,分為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外商投資型、民間投資型、混合型;鄭群明等[5]從產權組織形式的角度劃分,得出的模式有“公司+農戶”型、“公司+社區+農戶”型、“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村旅游協會”型、“農戶+農戶”型、股份制、個體農莊型;佟光霽等[16]從游客動機劃分,認為鄉村旅游的模式有休閑觀光型、務農參與型;葉林紅[17]、謝廬明[18]、馬彥琳[19]從旅游資源的空間分角度總結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有依托特色村寨的社區參與型、依托大中城市的城鄉互動型、依托大型景區的聯合開發型、城市依托型、自然生態景區依托型、歷史文化依托型、交通依托型、產業經濟依托型、新農村建設示范型。還有其他學者的不同角度的劃分法,總的來說,這些發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對現有成功經驗的剖析和總結,總結出具有規律性的發展模式;二是在經驗的基礎上對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進行未來趨勢預測和模式構建[20]。這些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適合我國國情,但是任何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區域內總結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也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提升。
2.2 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分析
“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是指以鄉村旅游產業鏈中市場需求旺盛、比較優勢明顯、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業態或企業為龍頭,通過延伸產業鏈,或者依靠業態間、區域間的協同作用實現對一產、二產、三產和四產間的信息流、物質流、客源流等資源的共享,以提升整體競爭力,更好地滿足旅游消費需求,優化鄉村旅游資源,并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該模式的特點就是在鄉村旅游發展中,鄉村旅游并不一定占主導地位,而是更好地糅合在產業鏈上,而產業鏈上的每個鏈條又能單獨面對市場。
2.3 “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發展
“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是肥西縣鄉村旅游全產業鏈整合模式典型代表之一。經過多年發展,“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根據自身發展的定位進行產業鏈整合,通過穩一產(養殖業)、強二產(食品加工與配送)、旺三產(“老鄉雞”連鎖快餐和“肥西老母雞家園”)、興四產(雞文化創意產業)促使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肥西縣經濟社會發展(表1,圖1)。
從圖1可以看出,鄉村旅游中的龍頭企業“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產業鏈可以表述為:第一產業養殖業為生態基礎,第三產業“老鄉雞”快餐連鎖為龍頭,第二產業雞加工和配送為中軸,第四產業“肥西老母雞家園”雞文化創意為靈魂的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這個模式使肥西鄉村旅游重要的“肥西老母雞家園”的發展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和文化保障,而雞文化促進企業和“肥西老母雞家園”的發展,相互之間共生、協同聯動發展。
“肥西老母雞”的“一三二四”的產業鏈整合模式,不僅體現了產業的關聯性,而且體現了業態的多樣性。整個產業鏈中的每一產業既互相聯系,又都能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創造了產品的多重增值空間。它的各個產業的整合發展與品牌戰略緊密結合,產生了新的價值。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為鄉村旅游,即“肥西老母雞家園”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2.4 發展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的優勢
“肥西老母雞家園”的開發有其內在的優勢和外在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2.4.1
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獨特。肥西縣擁有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豐富的山地景觀、水體景觀等自然資源等,特色自然地理環境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優越的休閑度假條件。“肥西老母雞家園”是農業旅游示范點,安徽省五星級“農家樂”,可以為游客提供自然生態風景觀光、野外娛樂活動、住宿、會議、聽松茶座等項目,同時也是生態菜園、生態養殖基地。最具特色的是游客在家園可觀雞、斗雞、吃雞、購雞,這一雞文化主題景觀為國內首創。
2.4.2
鄉村旅游企業實力雄厚。“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經過30年的發展,產業鏈延伸四產,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多元,為“肥西老母雞家園”的發展提供了經濟支撐。
2.4.3
鄉村旅游市場廣闊。肥西縣鄉村旅游的市場定位不僅在省會合肥及周邊城市,還不斷向長三角及中部區域進一步擴展,積極拓展省內旅游短線和周末旅游線路,更重視國內市場和入境市場的開辟。“肥西老母雞家園”位于省會合肥市15分鐘的車程范圍內,背靠大城市,并隨著合肥市到“家園”以及舒城到“家園”旅游線路的開通,游客會越來越多。
2.4.4
政府政策導向和扶持作用。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肥西縣領導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設道路等基礎設施,科學規劃,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條件和政策支持,如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解決了“肥西老母雞家園”發展鄉村旅游用地難的問題。
3 發展全產業鏈鄉村旅游的意義
基于全產業鏈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并不代表鄉村旅游在整個產業鏈條上占主導地位,它是產業鏈條上的一個延伸點。全產業鏈的發展對鄉村旅游有著重要的意義。
3.1 延長旅游生命周期,促進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促使老母雞家園鄉村旅游產品、結構、業態、空間等得到優化和升級,不斷吸引游客前來,促使鄉村旅游周期延長,帶動區域經濟持續增長。
3.2 延伸產業鏈,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與升級
全產業鏈模式是一個整體行為,其業務延伸至產業鏈的上下游,使得上下游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上下游都是為鄉村旅游設計特色環節,每個環節在運作中都會產生利潤和價值,有利于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增值;其次,鄉村旅游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單獨面對市場,實現產品與市場的完美對接;再次,全產業鏈模式的鄉村旅游的每一環節都以消費終端為導向,推動產品技術進步,進而有利于優化鄉村產業結構,促使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升級。
3.3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肥西老母雞公司采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發展模式,帶動1 000多戶農民受益,在“肥西老母雞家園”從業人員中,農民就業比例達到70%,轉移和吸收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也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3.4 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為發展鄉村旅游,政府和企業必然在農村基礎設施上,如農村道路交通和水電網等方面進行投資,同時肥西縣為建設美好鄉村,對農村的村容村貌進行整治,加速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吸引大量的城市游客,增加了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游客帶來城里先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促使農民的生活習慣得到改善,思想得以轉變,文化程度得到提高。
4 結語
全產業鄉村旅游是一種全新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其整個產業鏈中的每一產業既互相聯系,又都能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創造了產品的多重增值空間,增加了企業和地方的經濟收入,同時又延長了鄉村旅游的生命周期,使區域的鄉村旅游得到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景明.關于“鄉村旅游”概念的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8(5):125-128.
[2] 周榮華.成都“農家樂”發展現狀調查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4,109(5):93-94.
[3] 溫麗娟,湯全明,張建新,等.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聯動發展初探:以江蘇省溧陽市為例[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8,30(6):842-845.
[4] 仇文利,劉小中.鄉村復合型生態旅游“聯動”發展的實證研究:以蘇中姜堰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1(1):463-466.
[5] 弓志剛,原梅生.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組織創新研究[J].財貿經濟,2009(1):114-117.
[6] 石強,鐘林生,向寶惠.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研究[M]//郭煥成,鄭健雄.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310-319.
[7] WILLIAM C G.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U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151-164.
[8] BARKE M, EDEN J.Co-operatives in southern Spain: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rural tourism sector in Andalucia International[J].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3(3):199-210.
[9] SHARPLEY R, ROBERTS L.Rural tourism:10 years 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119-124.
[10] RUTH MCAREAVEY, JOHN MCDONAGH.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Lessons for rur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uropean Society for Rural Sociology,2011,51(2):175-194.
[11] 芮明杰,劉明宇,任江波.論產業鏈整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5-6.
[12] 王起靜.旅游產業鏈的兩種模式及未來趨勢[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5(11):75-80.
[13] 弓志剛,李亞楠.鄉村旅游產業鏈共生系統的特征及模式的演化和構建:以山西省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1):73-77.
[14] 丁鴻.江蘇省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探討[J].江蘇農業科學,2009(5):14-16.
[15] 鄭群明,鐘林生.參與式鄉村旅游開發模式探討[J].旅游學刊,2004(4):33-37.
[16] 佟光霽,李存貴.中國城鄉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徑探析[J].學術交流,2011(4):94-98.
[17] 葉林紅.構建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以南陽市臥龍區為例[J].資源與產業,2006,8(5):56-59.
[18] 謝廬明,邵新蓓.贛南師范學院學報[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4):94-98.
[19] 馬彥琳.環境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貴州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學刊,2005,20(1):63-67.
[20] 羅明義.云南發展鄉村旅游的模式和特點[J].旅游學刊,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