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是古典音樂的重要代表,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廣泛,其憑借優美的音樂風格以及豐富的音樂內涵,成為國內外音樂會上頻頻上演的重要曲目。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是莫扎特音樂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成為檢驗音樂演奏家演奏水準的一塊重要試金石。文章就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展開分析,希望對音樂愛好者以及專業小提琴演奏家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關鍵詞】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技巧
莫扎特是家喻戶曉的歐洲古典音樂家,其作品范圍廣泛,并且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其鋼琴音樂作品和小提琴音樂作品最具特色。莫扎特的小提琴音樂作品,其曲風優雅而自然,音色清新而明亮,旋律協調而簡潔。莫扎特的小提琴音樂作品有一定的演奏難度,因此在實際的練習和演奏過程中,必須要掌握合理的技巧和方法,從細節上控制音樂的節奏和音律,確保音樂演奏的效果。
一、重視對作品結構的把握
在小提琴音樂演奏過程中,把握好作品的整體結構,掌握作品的基調和結構特征,是音樂作品演奏的基礎工作,對于莫扎特小提琴作品而言,同樣如此。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在整體結構上最大特點是樂句的對稱性,對于這一點演奏者必須予以深刻關注。莫扎特的小提琴音樂作品在創作時,將歐洲歌劇的寫作技巧完美地融合進來,使得小提琴作品在結構上更加鮮明,并且極具獨特魅力。同時,在樂句方面,莫扎特小提琴作品也受到了歌劇的啟發和影響,其中問答形式的樂句在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中較為突出和常見,并且同整體結構銜接得恰到好處。就問答語句來說,問答語句的問句在語氣方面較為平緩,并且帶有不太肯定的味道,而答句的語氣較重,并且聲音較為干凈利落。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必須要將這一要素合理的運用,在演奏樂句時,演奏者必須在內心中形成一種強烈的對話感,只有演奏者自身懂得如何去處理這種微妙的對話形式,才能夠使演奏的音樂更加傳神,達到原作的實際韻味。
對稱結構的樂句在演奏時,需要演奏者明確演奏作品的結構,形成一種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盡量采用弓法的手段去加以表現,使音樂中能夠形成一種較為鮮明的對比,使演奏的曲目能夠通過不同的音樂基調來加以表現,進而突出作品的層次感。尤其是在交響樂團演奏過程中,小提琴并不宜過分地突出,而是要同整體的音樂節奏進行有效的配合和銜接,使音樂整體能夠達到良好的均衡感以及分寸感,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去嘗試和體會,掌握音樂演奏的尺度,用心去體會演奏中的層次結構。
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往往都是以樂句減弱的形式結束,并且在作品中很少出現漸強結束的情況,而這也是莫扎特作品的主要特點,并成為莫扎特作品的重要規律。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必須要牢記這一規律,要遵循莫扎特作品的特點和規律去把握音樂的走勢,來協調和演奏出動人的音樂。莫扎特的小提琴音樂作品是細膩而飽滿的,其輪廓非常清晰,而且極具韻味和神韻,如同歐洲古典雕塑作品一樣,既有著十足的對稱美感,又充滿藝術情緒。在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過程中,必須要將演奏行為視作對雕塑作品的重塑,以及對雕塑作品的修飾,去細細體味作品中的形態美,捕捉作品中的線條美,不斷探究和感受音樂的對稱性,并從中領悟和總結屬于自己的演奏方式,不斷結合莫扎特作品的內涵,使得小提琴演奏效果不斷提升。
早期的古典音樂中非常注重裝飾音的應用,在裝飾音的修飾和點綴之下,作品的旋律以及作品的藝術效果也會由此而轉變,整部作品更加富麗堂皇、優美典雅,而這也是莫扎特小提琴作品中應用裝飾音的重要原因。在許多莫扎特的著名曲目當中,都能夠較為輕易地捕捉到這些裝飾音,其中有倚音,也有顫音,這些裝飾音的協調運用,使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達到了更為優美的藝術意境。如圖1所示,這段樂譜截取自《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協奏曲》,其中顫音的引用始終被拿捏的很到位,簡單干凈、快慢適中、音色平緩,使作品中的這些小音符仿佛是活動的精靈,有時自然的舒展,而有時則充滿了無盡的爆發力。
二、掌握作品的音準和節要
音準和節奏是音樂作品的重要組成,音準和節奏的有效控制和把握,是影響音樂作品演奏效果的關鍵因素。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過程中,需要演奏者時刻注意音準和節奏的關系,合理地控制音準和節奏,而這也是音樂作品演奏成功的基本保障。
莫扎特小提琴音樂作品主要采用的是主調風格,音樂語言較為簡約,音樂形式也較為簡潔,但其在旋律方面確是較為復雜和多樣的,并獨立形成體系。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鮮有復雜的節奏音型,也并不依靠高難度的弦音來凸顯音樂技巧,其在音樂的節奏方面較為簡單和直接,表面上并沒有過于特殊和困難的地方,但是卻能夠體現出音樂作品的特殊魅力。其實整體上來看,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在節奏和旋律上是較為復雜的,表面上的平實和簡約只是作品的一種假象,因此在演奏時不能夠過于放松,而是必須要把握音準的變換以及節奏的變換,并結合作品的樂句結構去控制音樂的節奏,把持音樂的音準,使每一個音節都能夠收放自如,做到透明而清澈,演奏時一定要避免音節的渾濁不清,以免影響到作品的整體感覺。在歐洲古典音樂體系當中,小提琴的音樂節奏和音準變化較少,音樂保持較高的統一性,但是在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這些則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并且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
在演奏莫扎特作品中的十六分音符時需要保持平均和清澈,但頭一個十六分音符要盡量做到響亮,使演奏過程中出現旋律的強弱脈動,使樂曲充滿活力和跳動感。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在旋律上是相對單純的,音階上跳動較為頻繁,這就使得演奏者的左手較為放松,不會導致演奏上的困難。但是由于左手的過度放松,常常會給演奏者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暗示,造成演奏者身體上的過度放松,進而使演奏過程難以控制,并導致演奏質量的下滑。為此,演奏者在使用分弓時,要時刻注意作品節奏上的變化,控制演奏情緒,使演奏更加自然和從容。
莫扎特小提琴音樂作品中,切分節奏也是較為突出特征。切分節奏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作品節拍上的強弱變化,以實現樂曲整體節奏的自由轉變,但是在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當中,切分節奏的作品并非如此,多數情況下其切分節奏的運用目的在于改變樂曲的“語氣”,提升樂曲中的表現張力,以控制樂曲的整體情緒。比如,在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當中(圖2所示)便運用了切分節奏,以控制樂曲的整體演奏氣氛。
三、加強對速度與力度的把握
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主要特點是流暢、舒緩、自然而又連貫,在抒情中傳遞音樂情感,從而使得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同其他小提琴作品之間存在較大區別。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必須要重視對演奏速度和力度的把握,在追求樂曲節奏的同時,實現演奏質量的不斷突破。要做到演奏速度和力度的良好把握,就要求演奏者具備較強的控弓能力以及心理上的控制能力,能夠很好地把握運弓技巧,不斷去表現和突出音色,同時要切忌由于過于追求音樂形式上的夸張,而忽略了對節奏和樂律的把握,從而使演奏作品的層次感不斷降低。在音樂力度控制上,要從樂曲的節奏和結構上出發,在不同的地方呈現不同的音樂力度,使整體上節奏感更加強烈,而不是讓樂曲的演奏柔軟無力、纖細而沒有氣質,這會導致音樂的整體風格受到嚴重影響。在速度方面,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對于演奏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速度較快,而這也是演奏者抱怨的主要原因。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所強調的主要是作品的活潑性和歡快性,通過速度來營造整體的情緒,為此演奏者要保證演奏效果上的連貫和流暢,并配合好樂團曲調的走向,將流暢性作為作品演奏的關鍵。
四、總結
莫扎特小提琴作品作為莫扎特音樂作品的重要代表,輕松、歡快、自然而明亮的特點,使得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深受聽眾的喜愛和歡迎。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對于演奏者的要求較高,演奏者不僅需要掌握過硬的基本功,還應該重視對音樂作品結構的了解和掌握,控制音樂的整體演奏速度和力度,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去把控作品的節奏和音準,從而形成自己的一套音樂演奏方法和技巧,真正地體現出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歡快輕松、活潑生動的音樂特色,更好地配合樂團的演奏節奏,體現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精髓和神韻。
參考文獻
[1]林媛媛.淺談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藝術[J].神州民俗,2010,(6)
[2]郭永莉.淺談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感悟——以第四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為例[J].音樂時空,2014,(6).
[3]趙文碩.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要點[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7).
[4]羅仲興,何濤.《世界著名小提琴曲及作者》摘選七 第五協奏曲(A大調)莫扎特(1756~1791)[J].小演奏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