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芳
摘 要: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培養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意義深遠。可持續發展觀的培養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地理教學 可持續發展 公民素質
目前,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焦點。許多國家政府(包括我國)已開始將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培養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意義深遠。地理課程是滲透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學校課程中的地理課承擔了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要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知識、技能、態度、意識和價值觀的基礎課。可持續發展觀念培養已成為各國重要的地理課程目標。
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豐富的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知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環境教育大綱涉及地理、生物多科知識,但大部分都與地理有關,可見地理學科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中的作業顯而易見。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第一冊的導言:“學習地理,認識人類之家”讓學生認識人類家園——地球。可持續發展旨在解決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而這些問題高度集中于地理科學研究的基本場所——地區表層,涉及地理學科的各個領域。
地理教師需要具備豐厚的地理知識,吃透教材的內涵,理順地理事物的前因后果,讓學生學會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使學生懂得大自然是我們生死相依的朋友,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成為大自然的一員,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應使學生認識到,人類要保護自然,珍惜賴以生存的陽光、土地、空氣和水。
2.要讓學生理解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增強對環境問題的憂患意識,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懂得當前人類面臨許多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人口劇增、資源銳減、生態惡化、全球變暖、臭氧空洞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威脅著我們的家園——地球。
3.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地關系的對立統一,分析環境問題的成因,找到解決途徑。要增強自我參與的意識,認識到人類到自然界不是只有盲目索取,必須在環境的可承受范圍內,否則就會走向反面。
4.加強環境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逐漸養成遵紀守法的文明習慣。
二、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觀教育
在初中地理課本中還沒有出現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但在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要“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懂得要協調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其實這就是可持續發展。初中地理教師在備課、上課過程中要清晰地看到教材的精心安排并能把它滲透在課堂教學當中,把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教學重點之一,緊抓不放。
例如初一第一冊第五章“自然資源”除了簡單介紹各資源的地理分布外,均以較大篇幅介紹了該資源的利用現狀,探討了人類應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典型的可持續發展理論。講課時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該資源的利用是否與人口的發展相適應,是否與環境相協調,資源危機究竟給人類帶來哪些問題,等等。以“水資源”一節的教學為例,讓學生通過真實事例深刻認識到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意義,并認識到了保護水資源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用水、合理用水。這樣教學使學生從身邊的環境問題出發由近及遠地認識全球的環境大問題,學生由切身的體會、親身的感受激發學習興趣。再比如在講人口增長過多帶來的問題時,也是讓學生從身邊發現問題,談談自己生活的這個城市,由于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如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嚴重。學生舉出的真實事例對理解人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道理有很大幫助,能更好地理解我國推行計劃生育這一國策的重大意義。
在“土地資源”一節的教學中先展示一組數據:
1.1930年世界人口20億人均耕地0.53公頃。
2.1987年世界人口50億人均耕地0.31公頃。
3.1949年中國人口5.4億人均耕地0.25公頃。
4.1990年中國人口11.6億人均耕地0.1公頃。
先讓學生對比1與2、3與4這兩組數據,分析其中人口與耕地的關系得出“人口增多耕地日益減少”的結論。再讓學生對比2與4計算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僅為世界人均耕地的1/3。教師再舉出無錫目前的人均耕地僅為0.043公頃還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從而讓學生知道珍惜土地資源在我國、在我市更有其重要性。
另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社會中觀察或調查,如對校園水資源的調查,讓學生對身邊的人口環境資源和發展問題更有深刻的認識,并積極行動起來,倡導全校同學節水節能,還一個清潔優美的校園。提出“節約是一種生活,節約是一種學問,節約是一種精神高尚而質樸的品質”。上述過程,不是一堂課、一節一章所能完成的,它將貫穿于整個地理教學環節中。這需要我們不懈努力,把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滲透在每一節課當中,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整個地理教學的一條主線來抓,讓學生理解其內涵,理解其要求,踐行可持續發展之要求,讓地理成為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一門學科。
參考文獻:
[1]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5(1-2,4,5).
[2]地理課程標準解讀.湖北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