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峰
摘 要: 21世紀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是當今社會、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立德樹人,德育在首位,說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緊迫性和重要性。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由于自身的學科特點上課時間多以室外課居多,由于在室外上課,學生活動范圍廣,受外界干擾大,沒有一個良好的體育道德標準以規范和約束學生的行為,就無法正常教學。目前家庭對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他們的意志品質比較薄弱,體育教育具有良好的道德教育契機。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作者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體育教師 道德教育 教學方法
一、體育教師對課堂常規教育要常態化與制度化
體育課堂常規是體育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也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教育。比如:課前要求學生穿運動服、運動鞋,不僅可培養學生的良好運動習慣,還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懂得出席不同場合要有不同的著裝;課前提前兩分鐘集合整隊,并做到“快、靜、齊”,培養學生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因病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要事先向體育教師出示證明并說明情況,隨堂見習,因事不能上體育課的學生要事先請假。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尊敬師長、遵守紀律的優良品質;課中養成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課,觀察老師的動作示范,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在老師指定的地點活動的學習習慣。運動過程中同學之間要有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扶持共同提高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在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動作面前,表現出勇往直前、永不言棄,開發潛能、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課后培養幫老師收還器材、清理運動場地的熱愛勞動和衛生的生活品質。
二、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項目特點進行體育道德教育
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一種社會活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在田徑運動耐久跑項目中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集體性的如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可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協作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及不搞個人英雄主義的奉獻精神;器械體操單雙杠、山羊、木馬等項目可以克服學生膽小怯懦的自卑心理,培養其勇敢自信、勇于挑戰、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我國傳統特色項目武術,其獨有的武德要求,把體育道德教育提升到民族地位,以加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堅毅、勇敢、果斷、克服困難、自制、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總之,體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上課時的突發行為進行道德教育
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句話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道德教育的一種,在體育教學中要常抓不懈。培育學生良好的習慣,需要時間,需要原則,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時松時緊的遷就結果只能是推波助瀾,對學生好習慣的養成百害而無一利。如:上課時個別學生會趁教師給學生休息的時間溜進學校的小賣部,此時體育教師就要及時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防止更多的學生在上課時間到小賣部買東西吃,促使學生遵守課堂規章制度。
四、體育教師應根據上課時的偶發事件進行體育道德教育
體育課上難免會發生一些偶發事件,結合偶發事件及時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們要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以便了解事情原委找出原因。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教育,無疑信任表揚是一劑良藥,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如在進行中長跑練習時,個別男生由于吃不了苦,還沒跑多長距離就停下來走路,此時教師要多多鼓勵,對于故意不堅持的學生進行意志力教育,防止更多學生模仿。
五、體育教師以榜樣教學法進行體育道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身試教,認真落實課堂常規,規范動作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應當樹立良好形象,特別是在師生制定的課堂常規和參與游戲或比賽時的行為舉止,對體育道德進行言傳身教,自覺遵守體育道德,做到身教勝于言教。體育教師首先要深度思考體育教育規律,懂得體育教學的性質與功能;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和教材,根據教學大綱認真備課、寫好教案與講稿方能上課;體育教師上課必須著運動服裝,做到服裝整潔,精神振奮,不提前下課和拖堂;課中體育教師要有愛心,飽含熱情,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充滿耐心地投入常態課堂教學中,竭盡所能地為每一位學生傳授技能和發展體能。總之,體育教師要做到精專業、懂教學、通技能,用自己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用自己精湛的教學技能征服學生,用自己無私的愛引領學生,讓學生誠信運動、誠信做人。
六、體育老師充分利用教學比賽與實踐活動進行道德教育
教學比賽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對動作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勇敢、果斷、自信、團結協作的個人品質和團隊精神。同時,可以通過體育競賽的規則和制度,培養學生發揚公平、公正、公開的體育精神和尊重自己、尊重對手、遵守規則、服從裁判等體育道德品質。如在進行迎面接力比賽時,很多學生為了獲勝有搶跑去接同伴的接力棒的行為,此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以停三五秒的方法懲罰,防止更多學生出現同樣的問題。同樣以籃球活動中學生不遵守游戲規則為例:籃球運動中經常會出現違例犯規現象,大多數都是學生的無意之舉,這個時候不應該包容學生的這些行為,而應及時指出,并給出正確的方式方法,堅持下去學生就會掌握正確的籃球活動的方法。同樣其他體育游戲也應該這樣要求。
總之,有關體育道德的內容很多,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體現對學生的體育道德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體育道德要求,最終培養學生優秀的行為習慣。教學過程中及時抓住契機,通過教學事例、成功案例多角度地把體育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將體育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體育道德教育寓教于樂、寓教于景、情景交融,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煉之以意、持之以恒地把體育道德教育做好、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