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東
[摘要]20世紀初,手風琴傳入中國,從那時起手風琴便在音樂教育和表演等諸多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手風琴在中國更是有飛速的發展,至90年代全國各大藝術類高校陸續開設了手風琴專業,具有中國特色的手風琴作品更是大量涌現,業余團體和個人的學習氣氛也是空前的高漲,以至于達到其最鼎盛時期。進入21世紀后,中國手風琴漸漸由繁榮走向低靡。文章通過對手風琴在中國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分析其在中國發展的時代特征,為目前中國手風琴擺脫瓶頸、尋求發展之路找尋歷史借鑒之處。
[關鍵詞]手風琴;音樂教育;音樂表演;中國特色;時代性
手風琴既能夠獨奏,又能為歌曲伴奏,亦能合奏,其表現力非常豐富,有著許多樂器無法比擬的特點。它音響效果宏大,音高固定,音色獨具特色,手指與風箱緊密配合,完美詮釋不同風格的樂曲。手風琴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時間的洗禮,歷史的鍛造。手風琴器樂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體現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氣息,這些時代特征無不體現著時代的特色。
一、傳入期(20世紀初至1949年)
(一)手風琴傳回中國的歷程
手風琴的制作原理與中國傳統樂器“笙”的竹簧發音原理是極其相似的,據史料記載,在1777年,意大利傳教士阿莫依特神父將中國的“笙”帶回到歐洲,“笙”的竹簧發音原理啟發了歐洲人的制作靈感,對口琴和手風琴的產生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歷經一百多年,手風琴早已發展成完善精美的樂器,其在全世界范圍的發展速度在樂器發展史上是驚人的。
(二)傳入期手風琴音樂的時代特征
這一時期手風琴活動主要是為革命歌曲伴奏,西方樂器與中國民族民間旋律的碰撞,事實上是一種對歐洲傳統和聲配置的嘗試。雖然沒有明確的意識和具體的樂譜,但這不能磨滅手風琴與中國音樂相結合的事實。這一階段,對于西方技巧和形式的學習還處于無意識學習、模仿甚至生搬硬套的過程中,歐洲的和聲配器規范并束縛著中國元素的釋放,但這為中國特色手風琴曲的創作提供了經驗,做好了堅實的鋪墊。
二、發展初期(1949至1966年)
新中國成立之后,手風琴音樂開始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登上歷史舞臺。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穩定、百廢俱興,國家對文化藝術積極扶持。穩定、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所有藝術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證。
建國初期,隨著手風琴在我國傳播發展的日益廣泛,人們開始嘗試新的表演形式,在許多文藝演出中手風琴獨奏開始嶄露頭角。20世紀50年代的手風琴獨奏作品中大部分是外國的作品,僅有少量的中國歌曲或器樂曲改編的手風琴獨奏作品。如《我是一個兵》《四季調》《彩云追月》等,這些作品在音樂風格方面已經開始強調旋律的民族化和時代性。
三、文革時期(1966至1976年)
這一時期的手風琴音樂主要以歌曲伴奏為主,由于政治的原因,對外交流幾乎停滯,自由創作也被禁止,因此手風琴作品多以改編“樣板戲”和“紅色舞劇”為主。如《我為祖國守大橋》《打虎上山》《快樂的女戰士》《司機之歌》《火車向著韶山跑》等作品。此外,還有由樣板戲改編的《排山倒海,乘勝追擊》《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等作品,這些作品在當時是很受群眾歡迎的,雖然賦予了較濃的政治色彩,但也為中國手風琴民族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繁榮期(1976至2000年)
隨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恢復了穩定,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政策讓我們解放思想,加強對外交流,使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日趨豐富。
(一)普及教育方面
改革開放初期,天津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五地音樂學院手風琴專業教學先后恢復,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國各個音樂院校和師范院校的手風琴專業陸續恢復開設,并形成了遍布全國的教學網絡。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推進,80年代興起了全民學習樂器的熱潮。
(二)對外交流方面
首先,在作品方面,大量引進國外優秀的手風琴教材及曲目,如《外國手風琴名曲選》《現代手風琴技巧》《馬格南特手風琴演奏法(1—2冊)》《車爾尼手風琴練習曲集(1—4冊)》等。其次,從80年代開始,中國與國外的手風琴交流日益增多,各國手風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相繼來華講學和演出。1984年10月美國手風琴教育家、演奏家羅伯特·達文教授來華講學;1985年3月德籍日本青年手風琴演奏家御喜美江小姐的講學等。大量國際手風琴先進、科學的東西,使國內同行看到了中國手風琴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對中國今后手風琴的教學方法更新和樂器的改進有了明確的認識。
(三)本土特色的手風琴作品及優秀演奏家的大量涌現
這一時期的中國手風琴作品在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國民族特色之外,同時借鑒西方現代作曲技巧,如《諾恩吉亞幻想曲》等作品;以中國本土音樂器樂曲及聲樂曲為原型,通過改編而成的作品也很多,如方圓改編的《百鳥朝鳳》等。這一時期中國手風琴演奏家們通過對外交流比賽和觀摩,吸收了很多優秀的國際手風琴演奏和教學經驗,迅速成長起來,如張國平、曹曉青等。
(四)繁榮期手風琴音樂的時代特征
總而言之,從改革開放到21世紀之前這段時間,在政治、經濟穩定發展的環境下,中國手風琴飛速發展,無論是作品創作還是優秀演奏家的培養,無論是專業教學還是業余普及,都達到了手風琴在中國發展的最巔峰時期。
五、結語
中國手風琴經歷了傳人期、發展期、繁榮期和低谷期,通過對手風琴在中國發展歷程的簡單回顧,我們可以較全面地了解手風琴每個時期不同的時代特征,面對目前手風琴在中國衰退的現狀,要想走出低谷,必須靠我們自己,以史為鑒,從實際出發,找到合理走出困境的方法,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開拓思路,繼續挖掘手風琴無窮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