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持續發展,在促進我國中小企業成長的過程當中,融資難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且結合國外的融資現狀,提出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現狀 對策研究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及形成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內部集資,銀行貸款。可以將企業融資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種方式。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
如今許多中小企業主要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仍然主要靠自有資金的供給,導致企業生產所需的大量資金匱乏;其次,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信用等級低,因此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再者,現今我國一些擔保公司的規模小,質量不高,擔保資金來源單一,降低了自身的資信度。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1.企業信用的缺失,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較低,逃廢債務的現象尤為多見,使國家的財政資金遭受嚴重的損失。
2.向銀行貸款的難度較大。由于我國中小企業難以滿足銀行為其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并且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較低,給銀行提供的財務報告真實性時有夸大,所以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不了更多的幫助。
3.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門檻高。由于資金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對企業現狀的信息上存差異,所以企業在向金融機構借款時,不免會提供足夠的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信息,而金融機構很難全面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
4.國家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除了需要企業自身與金融機構外,政府的扶持也不可或缺,而我國政府在這方面還缺乏相應的優惠政策,忽略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
二、國外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借鑒
(一)國外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
國外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自籌資金、銀行借款、風險投資、政府支持資金等。國外中小企業的資本構成主要以自籌因資金為主。
(二)國外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
1.建立健全的扶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如美國,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制定了《中小企業法》、《中小企業投資法》和《中小企業經濟政策法》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法律法規。同樣,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也十分重視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立法。
2.實行各種稅收政策的優惠。例如:降低稅率、減免稅收、提高稅收起征點和特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等方法。
3.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如美國,政府專門成立了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即聯邦小企業管理局(SBA),其作用是為中小企業爭取平等的競爭條件,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經濟群體。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一)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應借鑒國外經驗
從世界各國來看,凡是中小企業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都制定了較為完善的中小企業金融體系來有效地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比如意大利的中小企業金融體系,體現在它的金融支持法律化、制度化及政府支持,并對創新與開發金融公司給予最大的支持,設立相應的支持基金、信貸擔保基金與互助擔保制度;再如美國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有效地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建立了風險投資基金,設立了高效統一的聯邦小企業管理局等。
(二)對中小企業自身的改進措施
1.提高企業的信用度,真實的反應財務信息。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與其信用度息息相關,因為只有具備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才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進而贏得金融機構的信任。
2.與銀行建立良好的關系,雙方進行更多的信息溝通。中小企業應該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拖欠銀行貸款,保持良好的信用等級,并積極的與銀行做好溝通工作,及時了解銀行每年的信貸政策和國家提供給中小企業的扶持優惠政策。
(三)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有效的降低資本市場門檻
1.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央銀行應該根據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適度放寬對其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充分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并且調動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使金融機構能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其次,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促使金融機構主動為中小企業服務。
2.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能力。銀行應該為中小企業定期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金融服務信息。同時也提高結算服務,簡化借貸手續,提高結算速度,不斷地開放新的金融結算工具,有益于企業的資金流通,及時滿足企業的需求。
3.使中小企業選擇更多的融資方式。中小企業不僅僅是缺少資金來源,更重要的是缺少更為有效的融資渠道,這就需要中小企業建立正確的融資觀念,善于利用多種融資方式,緩解融資壓力。
(四)完善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和諧市場環境
1.國家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通過制度保障、政策協調和資本市場創新等措施,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2.政府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政府部門應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給予扶持。國家實行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國家降低稅率、減免稅收、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等優惠條件,以此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
3.建立機構并制定企業信用評價等級制度。現在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主要有銀行的評級機構進行,但是各個銀行的評級標準也會有差異,因此應強化中小企業對信用度的高度重視,推動其管理水平的發展和企業信用度的提高。
4.完善國家信用擔保制度。我國應在探索信用擔保制度的同時,不斷完善現有的擔保制度,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市場化、規范化的步伐,也需要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組建一些民間擔保機構,從而更有效的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張黎(1982-),女,漢族,甘肅武威人,就讀于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講師,本科,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