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雨
質量的提升必須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各個教學環節中的重點環節是課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是有效教學構建的核心。借助劉以富老師的這一節課,談談有效教學的構建。
一、準確的目標定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踐行教學理念的主陣地,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新的學生觀,課堂教學是一種具有明確要求的求知活動。
有效的講評試卷課更需要教師認真備課,深入了解學生,對試卷考查的內容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認識和把握,把該講的問題找準,做到重點突出且有的放矢、一般講錯誤率大于0.5的試題。
劉以富老師在這一節課上之前,認真全面的分析、統計了學生的完成情況,所評講的五道題,出錯人數都在35人以上。并且每道題都找到了典型個案,為本節課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改變學習方法是有效教學的根本任務
在日常教學中,“學不得法”已成為制約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的一個“瓶頸”,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中學生行為的參與、思維的參與,且運用合理、多元評價方式調節教學過程,從而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表現為:①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②給學生疑問,讓他們自己去解決;③給學生課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④給學生舞臺,讓他們自己去表現;⑤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揮;⑥給學生實踐機會,他們自己去合交流。
如,(填空題第8題)函數f(x)=■的值域是 。
劉老師在評講這道題時,首先將通過投影,展示了一位同學的錯誤結果(典型錯誤),讓同學們一起分析出錯的原因,再一次強化了同學們對典型錯誤的認識。然后,又展示了一位同學用局部換元的方法解題的過程,讓同學們對此解法,從數學思想、易錯環節、優化改進等方面進行展開討論,從而得出了整體換元的解法。此時,同學們的思維正處于非常活躍的狀態,劉以富老師又不失時機地追問此題還有其他解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后同學們又給出了反求法、圖象法、幾何法(直線斜率)等多種解法。
三、恰當的變化、拓展是有效教學的實際需要
1.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變“教教材”為“用好教材”
(1)合理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豐富內涵,以實例為載體,以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為主線。
(2)合理選取素材,充分挖掘和創造性使用教學資源,以學情分析為基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通過變式教學、思考探究、鏈接閱讀案例等方式有效組織教學。
2.課堂是教師生命的舞臺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表演者、欣賞者和思想者。①要有藝術魅力、激情四射;②要積極引導、共同參與;③要放下架子、欣賞學生;④要不斷思考探索、追求品位、推己及人。
3.返璞歸真,讓教材回歸自然、回歸起點
①知識的工具價值;②數學的文化價值;③教材的育人價值。
以上三者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此外,創新情境、自主發現、合作交流、推論演繹、直接應用等都是教學過程必備的元素。
如,(填空題第11題)y=f(x)是定義域為R的偶函數,其圖象關于直線x=2對稱,當x∈(-2,2)時,f(x)=-x2+1,則x∈(-4,-2)時,y=f(x)的表達式為 。
劉老師在評講這一道題時,首先提出和全班同學一起欣賞某一位同學采取圖象法的解題過程。接著,劉老師通過投影逐一展出四個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遷移:
①請同學們觀察這位同學所畫的圖象,此圖有何特征?
生:隨著自變量x每隔4個單位,圖象重復一次。
②什么樣的函數會具有這種特征?
生:周期函數。
③本題中的函數y=f(x)是周期函數嗎?
生:是。
④題設中的什么條件,使得函數y=f(x)成為周期函數的?
生:定義域為R,且有兩條對稱軸x=0和x=2。
通過四個問題,為學生架起了思維的橋梁,讓學生輕松地從圖象法向周期法的遷移。同時,通過適度地拓展“雙對稱”問題,為學生揭示了本題更為一般的解法。
四、過硬的教學功底是有效教學的支撐
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高,才有望推動教學創新的進程;
勤于學習、語言精煉、分析透徹、層次清楚、啟發得體、起落和諧、板書合理、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
1.教學過程的三要素
(1)開放——問題形式(內容)。
(2)探索——研究性學習方式。
(3)拓展——文化價值(素養)。
2.教學設計的六要素
(1)問題引入要巧妙合理,內容深淺適度、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體現育人功能。
(2)構建思想應用恰當,知識架構水到渠成,流程設計合理,符合認識規律。
碰壁、質疑、猜測、啟發、嘗試、證明、應用、教學手段運用恰當,操作熟練。
(3)落實好三個容量,即知識量、思維量、活動量,目標達成率高。
(4)變式訓練設計合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思維活動、課堂活動質量高。
(5)創設好的環境。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體地位的突出,教師角色由傳授到引導,知識系統由封閉到開放、由單一到多元,由學會到會學。
(6)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安排好教學實驗,豐富教學方法,錦上添花
3.教學設計的四個環節
(1)問題設計
引入自然、有趣。中間環節緊湊,承上啟下。避免:為了創新教材,找不到原始教材的影子;為了創設情境,課堂久久不能切入主題。
(2)過程設計
過分形式是本末倒置。避免:一味讓學生自主探究,卻失去了老師的主導作用;一味強調激勵性語言,課堂上響起一片“好好聲”。
(3)活動設計
避免:為追求自由民主氛圍,課堂上缺失了應有的規則;為追求多媒體與課堂整合,“聲光電色”取代了學生的讀、思、寫、練。
(4)語言設計
五、一堂好課應當具備的五個特征
1.明白
課題的引入和發生、問題的驅動與背景要簡潔、明了、直白、有趣,要有明確的數學意義和價值,
2.厚重
有思想、有深度、有文化價值、有育人功能。
3.靈動
師生交流的構建,學生不成熟問題的處理,特別關注學生活動,構建人文和諧課堂,教師引導要得法,基于感性,發展理性,教材處理有再創造過程,知識文化教育三種形態,體現靈活、靈感、活動性。
4.思辨
過程要有充分思考、嚴謹推理、合理運算、準確表達。
5.留白
課題的研究核心是思想方法,內涵是理性文化,這是教學的精華。
總之,真實、自然、樸實、有效是課堂之本;學會、會學、樂學是課堂藝術;教無定法,但要有法,貴在得法。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獐溝中學)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