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地理課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抽象的地理知識很難讓學生掌握,通過課內和課外的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地理技能。
關鍵詞:地理教學;做中學;課堂活動;課外活動
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學校應與社會聯系,提出“教育即生活”。要引導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學習,概括起來可以說“從做中學”。在過去的地理教學中,學生只是依靠死記硬背學到一些地名、物產、地形、氣候等地理知識,或者通過機械訓練獲得一些地理技能,而缺乏較高層次的地理學科能力。學生只學會了如何應付試卷上的考題,而根本無法靈活地、具有創造性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在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勢下,地理課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發現一些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識只憑教師的說教是很難被學生掌握的,而且缺乏運用知識的機會。近兩年我嘗試在地理教學中如果通過一定的課堂實驗、課外實踐活動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確實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也能更徹底地理解所學知識。地理課的活動大致可分為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現就我自身的嘗試淺析如下。
一、課堂內的模擬實驗能燃起每個學生智慧的火花
1.課堂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課堂上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完經緯網的知識后,把教室的座位模擬經緯網,縱行為“經線”,橫排為“緯線”,在第三橫排后空出一小段距離代表赤道,第二大組和第三大組中間的走道代表本初子午線,規定好各行各排的“經度”和“緯度”,先點學生說出自己的座位的經緯度,然后再點一個學生說出其他同學座位的經緯度,并且盡量多點一些學生,最后還可讓學生相互抽查,這樣因為涉及學生自己,每個學生的熱情都很高,氣氛非?;钴S,也就在無形當中牢固地掌握了經緯網的知識。
2.課堂活動能加深學生對抽象空間概念的理解
地理知識有很多是比較抽象的,只憑老師的說教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如:在“緯線”和“經線”的教學時,讓學生課前準備好乒乓球、鐵絲等,讓學生在乒乓球上定出北極和南極,先用鉛筆在乒乓球上畫出一圈圈的平行的緯線,再用鉛筆在乒乓球上畫出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最后用鐵絲穿過南北兩極做成一個小地球儀,學生經過這樣一畫一做,在成功的喜悅中對經緯線這一抽象并且易混淆的知識,就了解得更加牢固,不再混淆了,而且每個學生都在畫,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實踐中去理解這一知識。
3.課堂活動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難點,增強學生的各種能力
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如:在講等高線地形圖時,指導學生用橡皮泥做等高線地形模型,做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如:在講授地球的運動時,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理解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同時存在這一難點,教師可先用教具做一個演示,再讓學生拿自己做的小地球儀來模擬地球的運動,兩個學生相互合作,一個當地球,一個當太陽,教師循回檢查并糾正,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親身的體驗,都在模擬地球的運動,兩種運動同時存在這一難點也就一目了然了。這樣解決了初一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的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
4.地理課堂活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并且能彌補教具不足的現狀
在學習中國各省級行政區時,用不同色彩的吹塑紙做成中國政區拼圖,在課堂上開展拼圖比賽,在歡樂的競賽氛圍中能更加熟練地掌握中國各省區的名稱、位置、輪廓。再如,講到時區這一難點時,由學生自己動手做時區轉動盤,不僅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自制的教學用具在教學中為突破難點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做一些課堂活動能改變過去課堂教學“師—生”的單向傳遞為現在的“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交流,構建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形式,而且也一改以往一些抽象的教學難點知識只能讓一部分學生領會,現在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其中,讓每個學生都分享學到新知識的樂趣。
二、課外地理活動是地理課堂的延續,可以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
1.學生的課外地理活動有益于學生拓寬視野、增長才干,鍛煉意志,并能加深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可以借助學生春游的機會,利用景區地圖來教學生如何根據地圖來進行實地游覽,學會如何根據地圖上的方向來找準實際方向。晚上還可組織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天文觀察,認識一些星座和恒星,這些都是學生很想知道的大自然的知識,這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地理知識也得到了拓寬。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從小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如:在講到工業布局的時候,學校所在地是個工業重鎮,近年來的工業飛速發展,有很多規模較大的鄉鎮企業,規模最大的要數江蘇沙鋼集團,它從原來的一個小車間發展到今天在地方上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企業,我要求學生課后做一個調查,主要調查該企業的發展歷史,發展工業依靠的條件等,因為學生的家長、親戚有很多都在沙鋼集團工作,調查起來非常方便,然后回到課堂上來討論,學生個個有話講,討論非常激烈,最后總結出小鎮上出大企業的有利條件為“主要依靠長江方便的水上運輸、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等因素”。這樣,學生在參與調查的過程中學會動口、動手、動腦,不斷去接觸、分析思考一連串的實際問題,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更知道了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3.課外地理活動可以訓練能力,發展智力,幫助學生很好地運用所學地理知識
如:在學完平面圖、比例尺之后,帶領學生分小組來測繪學校,并按比例繪制成學校平面圖,最后進行評比,把繪制得最好的學校平面圖交給學校作為參考,這樣學生會很認真、熱情地去參與,希望自己小組繪制的圖能交給學校,在運用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
4.地理課外活動能增進師生間的了解,加強德育效果
老師在指導學生各項地理課外活動中,師生間增進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師生的情誼。在每次活動中,學生的言談舉動都遠比課上更容易流露,表現出他們的真實思想情緒觀點和行為。例如,在進行測繪學校平面圖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稍有差錯就要求重新測量,老師的認真態度也會感染學生,更能激勵學生鍛煉他們的意志。
由此可見,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是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延續,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也更能使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的中學生得到身心的發展,大自然是更廣闊、更生動、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課堂,在這個大課堂里,學生的德智體美勞更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當然,在地理教學中,還要輔以其他的教學方法,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能力,動腦與動手,自覺與自理,智能與個性特長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統籌考慮,使地理教育培養出更多的有時代特色的接班人。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初級中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