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摘 要:把握教材是教學的根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語文知識。
關鍵詞:親情意識;審美能力;應用意識
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巧,重建大腦知識文庫,而且對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示語文教材的價值,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展。
一、認真思考教材,培養學生的親情意識
親情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情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忽視親情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識到親情教育對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要采用恰當的方式認真思考教材,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感恩。
例如,教學《無言的父愛》時,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懂得課文中所表達的珍貴的父愛,讓學生在學會解讀父愛、感恩父愛的同時,懂得幸福要靠自己用雙手創造的道理。在導入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劉和剛的“父親”,目的是為了渲染氣氛,并讓學生開始思考“父親”是什么?并順勢將學生引入正文的學習當中,而且,為了讓學生能夠讀懂本節課的中心思想,最后,我還布置了以“父愛”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不限,但要寫出真情實感。設計該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回憶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點滴,引導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愛,感受到親情的無私,進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
二、認真鉆研教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為一體的,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價值,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七月的天山》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選擇了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首先,我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并讓小組對文本中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鑒賞理解,如:“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生在欣賞這篇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鍛煉,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認真探究教材,加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應用意識的培養是其價值的重要體現。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應用意識,要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時,考慮到這是一篇敘事性文章,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意識,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了課文復述活動,首先,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章,理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接著,我首先對文章復述了一篇,目的是起到帶頭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在學習委員復述之后,同學們開始躍躍欲試,有學生復述的長一些,有學生復述的短一些,但是,中心思想都把握得都不錯。從整個過程來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價值,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構建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呂艷麗.挖掘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價值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5).
(作者單位 石家莊新華區教育局)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