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軍
摘 要:質疑是經過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問。善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進行釋疑是思維能力高的重要表現。疑,常常是獲得真知的先導,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一個明智的教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更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創設問題情境,悉心愛護學生主動發問的積極性,使學生勇于質疑,更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邊讀邊思邊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予以肯定,并及時讓它展示自己思索和提問的過程,使學生善于質疑。
關鍵詞:釋疑;主動發問;小學生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有伴隨積極活躍的思維,才會產生疑問。只有通過疑問才能激發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思考,“疑”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在求知過程中產生疑問并解決疑問,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不斷質疑并釋疑的循環往復過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使其主動探求知識。
學生的頭腦里經常有疑問產生,就會促使他去探究、去思考、去聆聽,去解決問題,學習就會變得非常主動,這是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一個素質。質疑是任何創造的最初起因,我們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殺在搖籃里,一定要真正把質疑的權力還給學生!下面我結合近幾年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談談我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初讀文本提出要求——質疑的起點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背S幸牲c、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學生在剛接觸一個陌生的文本時,問題是最多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在這樣一個學習的臨界點上,充分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質疑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二、營造民主課堂氛圍——質疑的田地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學相長,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促進的,特別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教師在各個方面都沒有絕對優勢了。教師在課堂中并不是絕對的權威,在地位上大家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師生之間應該互相尊重。我們應該努力營造出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才能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敢問、敢學、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但做教師的還是會有一種慣性,認為自己永遠比學生看問題更準確,常會對于課堂中的不“和諧”音打斷或批評,這樣做容易使師生關系對立起來,影響了課堂氛圍。
三、有效利用生成資源——質疑的關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币墒撬贾?,思是智之本。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是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提倡多問,才能培養學生不迷信書,不迷信教師敢說敢想的創造精神和辯論精神。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敢疑、敢問、敢駁,發揮他們的創新潛力。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預設之外的生成往往閃爍著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如果能有效抓住這個資源進行引導,往往會帶來教學的精彩。
四、結合學生生活實踐——質疑的根本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踐,語文學習永遠為生活服務。生活的真實性和廣泛性會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更多的問題和探究。新課標提出:“學生要在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在課堂中,我常常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探討,提出疑問,發表看法,解決問題。對于一些鮮活的生活實踐得來的事例更應及時地進行創造性利用。
總之,質疑是教給學生鉆研課文的方法,使他們有意識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努力理解新的還不能充分理解的課文,獲得終生受用的自學能力。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團結鎮中心學校)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