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平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及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手段,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但是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教學上的困境和挑戰,需要引起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改進。針對出現的困境和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完善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和問題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重視和發揚學生的個性和多元化的閱讀習慣,提倡自主閱讀。特別是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課的開展,一方面,學生經歷小學階段的準備,已經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需要通過引導和鼓勵,去發揮學生的閱讀潛力,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初中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從語文重要性的角度看,它是實現語文素養提高的關鍵階段,是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必要準備。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困境制約著初中閱讀教學的開展。文章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困境,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完善措施,對充分發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困境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新課標改革的良好契機,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水平
近年來,新課標改革對我國教育健康、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育上加大了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其改革理念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深遠影響,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閱讀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理解和判斷能力,通過閱讀能力的提高,帶動寫作能力以及平時交往交際的能力。將語文閱讀能力的地位提升到更高層次,改變了之前語文教學過程中單一重視語文寫作的弊端,提高了語文閱讀的整體水平。
(2)語文閱讀能力得到重視,增強教師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
從語文閱讀能力看,現代社會對于語文素養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語文在學校的尷尬地位有所緩解,特別是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讀寫和交際能力,促使語文閱讀能力得到充分重視。根據語文的特點,閱讀是語文教育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只有閱讀能力提升了,積累大量的素材和技巧,才能保證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并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校在語文課程設置上也有意識地增加了語文閱讀課,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教師和學生在思想認識層面上也加大了對閱讀的重視程度,這大大促進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
(1)閱讀教學觀念較為落后
閱讀不是朗讀,是需要通過讀者細心的揣摩和體會,認識和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實現對文章的個性把握,所以這個過程需要用心揣摩思考,聆聽和感悟。但是一些教師為了趕進度,甚至將閱讀教學當朗讀課來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厭倦和排斥這種沒有主動權和興趣的枯燥練習,教學觀念的偏差極大地影響了課程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的主動性不高,教師上課的激情不夠,閱讀教學就成為擺設,甚至被其他內容占據。
(2)閱讀教學內容認識偏差
許多閱讀教學都是由教師主導完成的,而課程的內容安排主要是通過閱讀理解的訓練題來進行知識的講解,其內容的面較窄,造成學生對內容的感興趣程度不高,一些教師還并未真正理解和認識文章的真正含義,主要是照本宣科地讀了下參考答案,讓學生去模仿。閱讀理解是不應該有正確答案的,既然了解就應該是客觀事實的主觀感受。除了閱讀理解訓練題之外,教師并未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掌握和了解更多知識,學生的主動閱讀意識不強,遠遠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嚴重背離了新課標自主閱讀,主動學習的初衷。
(3)學生閱讀素養普遍偏低
初中階段的課程任務較重,學習的壓力較大,除了語文之外,數學和英語被看成了重點和關鍵,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較差,特別是升學考試的壓力和現實,認為語文并不能拉開分數,所以只要上課的時候聽一聽就夠了,沒有把課余時間放在語文閱讀上,造成閱讀素養較差,知識儲備嚴重不足。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家長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學生缺少良好的閱讀環境,整體閱讀習慣和閱讀質量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二、完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措施
1.改變教學觀念,豐富閱讀方法
教師作為閱讀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對于初中閱讀教學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法。首先,加強認識,理解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帶領學生喜歡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豐富教學方法,閱讀課程并不是簡單的灌輸和傳授,應該采用豐富多彩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和圖像,豐富學生的感官感受,提高閱讀興趣。
2.理解閱讀內涵,拓展閱讀內容
充分認識閱讀的內涵和實際意義,閱讀需要用心去體會和感受,要有身臨其境的體會,用心靈去和作者對話,提高閱讀認識。首先,閱讀并不是簡單的朗讀,應該帶著思考和問題,有針對性地獲取想要獲得的知識和內容,把閱讀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其次,拓展閱讀內容,閱讀的內容不能局限在書本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膨脹使書本知識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學生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例如網絡等,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
3.養成閱讀習慣,注意日常積累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首先,學生應該學會自主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記一點閱讀筆記,提高對閱讀內容的把握和理解,提高閱讀效果。其次,閱讀不僅僅局限在上課,或者做閱讀理解題上,更多的要依靠日常的積累和積淀,豐富自身的知識面和儲備,為以更高層次的閱讀奠定基礎。最后,教師注意正確引導,閱讀要強調個性化和全面化,一方面,在加強技巧和內容的引導的基礎上,強調學生自主理解和自主選擇;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加大知識面的擴展,提高閱讀的廣度。
參考文獻:
[1]譚勁海.把握新課標,深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南方論刊,2008(2).
[2]曾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2(8).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藍天中學)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