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以來,給老師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相關課改理念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對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機遇;教學策略
一、做好課前設計工作,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學習策略。”新課改意在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前設計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思想的引導下設計教學方案,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充分發揮自主性,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才能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從問題設計上入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新課改要求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積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很多教育研究者認為,教學需要創設相應的情境,其實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例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知識,自主探究怎樣構建新的學習工具,用兩個實數在平面上確定一個點的位置。通過設計如上問題,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學習和探究,以明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各個象限點的特點及象限點之間的關系。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改不僅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更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法多用”的練習活動。所謂“一題多解”,就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同一問題,比較各種解題方法之間的異同和優劣,通過比較和分析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法;所謂“一題多變”,就是不斷變換題目和問題,改變題目中的某一條件,通過對問題進行引申和變化而得到一個新的問題;所謂“一法多用”就是靈活運用學習方法與解題方法,找出這一方法的應用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摒棄傳統的固有模式,不能以解題為唯一的學習目標,而是要注重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并積極完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