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麗萍
摘 要:教育是一個國家最為關注的事情,小學生是民族的未來,他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為能將新時期小學教育做到最好,教師以及學生不停探索著新的學習方式以適應新課程改革后的要求,但是當中卻遇到了不少問題。就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展開論述,旨在讓教師更加重視小學語文的教學,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祖國未來成為世界強國做鋪墊。
關鍵詞:新課程;出發點;教學方式;總目標
新課程改革向學生以及老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這里,學生和老師可以暢所欲言;在這里,學生和老師共同進步;在這里,能夠不斷培養出祖國下一代的精英。淺析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可以進一步了解新課改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將新課程改革“持續、合理”地進行下去。
一、學好小學語文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是我國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它是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掌握語文情感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沉淀和語文素質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學習能力特別強,在小學期間,他們會為了一件小事而執著不已,容易對身邊的事物產生興趣,而興趣則是學習的關鍵。學好小學語文,學生在接受其他科目時就不會顯得過于困難;其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再次,學生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語文這門課自身就帶著讓人著迷的魅力;最后,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1.傳統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過多強調學生按照老師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過多要求學生接受學習,對于不懂的、不理解的問題,死記硬背成了唯一的辦法,老師機械地教育著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局限了學生的發展,使得學生開始討厭學習,最后不惜代價躲避學習,這不僅給學生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也是社會以及國家的損失。為避免損失。我們不得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新的教學方式下能發光發熱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事。
2.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學
最為關注的是知識的傳播、課文結構的剖析、寫作技巧的應用等方面,這導致以文學作品為主要材料的語文教育與“文學是人學”以及“情感之學”的理念相脫節,因此新課程下在語文教學中挖掘作品內涵,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健全人格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主題。可見,小學語文學習,學得不僅僅是書本,還有人格、情操等。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不全面以及經驗缺乏等因素,對很多知識的理解都不夠深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這就需要老師的教導乃至引領。
三、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1.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出發點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呈現出它的特點。首先,與傳統教學相比,加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其次,新課程加大了對學生的要求,要求學生加大對信息、人際交往等的認識;最后,強調學生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的結合。其中縱向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橫向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
2.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讓學生自主、客觀地喜歡上語文,要求學生做到可以自己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此外,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多的凸顯出現代社會對能力的新要求,比如口語交際、創造性思維等。最為重要的是突出了實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求最快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下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要想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走進新課程、親近新課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真正迎來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做到為學生負責,同時也為國家負責。
參考文獻:
[1]戴培軍.采取多種方式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新課程:下,2013(11).
[2]吳麗芬.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意識教育[J].青年與社會,2012(2).
[3]周三英.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新觀念[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