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珍
摘 要:通過對現階段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在作業布置中的不良表現分析與反思,提出在新課改全面倡導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社會條件下,廣大教師應當秉承有的放矢的態度,以人文精神為出發點,高度重視作業完成中的開放性以及探究性,試圖用以上幾方面的努力,使廣大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質,做出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作業布置設計;現狀;對策
作業布置設計作為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廣大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歷史與社會學習過程中,作業布置設計這一環節的重要意義。然而通過現實考察,筆者發現,在作業布置設計上,廣大教師的表現并不完全令人滿意,為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
一、初中《歷史與社會》的作業布置現狀與問題
在推行新課改之后,歷史與社會學科開始使用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學生學習情況考查,這樣十分明顯區別于傳統開卷考試的模式下,該門課的分數實際上是折成50%后,才計入中考成績。歷史與社會在全部教學分值中的下降以及考試形式中的明顯改變,使得許多教師在作業布置設計上不得不改變以往并不上心的教學方式,傳統“漫不經心”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課后作業、作業內容上不加選擇,自始至終都是一種形式,要么就是隨便拿一張卷子讓學生進行回答,甚至干脆就不布置歷史與社會的課后作業態度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轉變,然而具體應當怎么辦?部分教師由于無法適應這種轉變,而不加選擇地使用了“題海戰術”,這樣不僅僅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忽視了作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以至于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作業布置設計的策略探討
1.教師在布置作業的同時,必須堅持有的放矢
堅決杜絕課后作業布置的隨意性,是廣大教師進行作業布置設計的一項重點問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課后作業應當分為基礎知識鞏固、提升學生課文知識領悟能力、為下節課學習做準備三大部分,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對以上三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效組合。舉例說明,在學生結束對巴黎這個城市的學習之后,教師除了對巴黎這個城市的特點進行作業設置之外,還添加了巴黎與華盛頓有什么共同之處這一作業內容,學生通過總結,不僅能夠對前面的教學知識進行回顧,也可以在學習諸如班加羅爾、蔚山城市中對于現代化的文明城市有初步的理解,提升他們對文明城市的總結能力,該種開放性與探究性兼具的作業布置策略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2.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必須秉承文精神進行作業設置
作業布置設計一定要是教師留給學生的嗎?其實不然。作業不僅僅是教師留給學生的,也可以是學生留給教師,然后教師再傳遞給學生。筆者認為,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提前讓學生進行預習,根據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并上交給教師,教師在對問題進行分析之后,通過課堂中的有效引導,最后再將這些問題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解答。
作業布置設計作為教學環節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全面總結以及突出教學重點上,更在于通過課堂作業,讓學生能夠及時地溫故知新,在加強對課堂知識領悟的同時,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對課堂知識進行梳理,從而獲得更新的知識,充盈自身的知識儲備,為今后的學習做好必要的前期準備。廣大教師只有在采用科學的作業布置方法之后,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必須對這一環節給予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毛科科.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作業的有效性[J].讀與寫,2009(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