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匯率制度的改革,我國人民幣在近些年來大體保持著升值的態勢,與此同時,我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率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本文主要針對人民幣價值這種外升內貶的現狀做出分析,研究匯率對通貨膨脹影響的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并通過實證分析進一步說明,最后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匯率 通貨膨脹率 影響
從2005年我國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后,人民幣一直面臨著升值的壓力。從2005年到2013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在不斷的下降。盡管最近3個月內,人民幣出現的小幅的貶值現象,只是國家對于經濟形勢的短期調控,總體趨勢還是人民幣處于不斷升值的狀態。在人民幣對外升值的情況下,我國國內卻出現了持續性總體物價水平的上漲的狀況,用來衡量通脹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直處于高位。因此,有必要對匯率變化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進行研究,對人民幣外升內貶的現象做出合理解釋。
一、匯率對通貨膨脹影響的理論透析
匯率是衡量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變量,取決于貨幣的購買力及貨幣供求關系。通貨膨脹表現為一國物價持續性總體的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匯率對于通貨膨脹的影響主要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
第一,匯率對通貨膨脹的直接影響表現在進出口商品價格的改變。當人民幣匯率下降時,人民幣升值,使中國出口商品變得昂貴,進口商品價格下降,使得出口量減少,進口量增加。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由于出口受阻就轉向國內市場,使國內產品供給增加,使商品價格下降。另外,由于進口品價格變低,人們增加對進口品的需求,而商品總需求數量不變,對國內商品的需求部分被進口品替代,使得國內商品的需求減少,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使國內物價下降。反之,匯率上升,會使國內的通脹愈加劇烈。
第二,匯率對通貨膨脹的間接影響在于外資流入使央行被迫向市場投放人民幣,人民幣的發行量增加,市場上出現過剩的流動性,最終導致通脹。近年來,我國外匯占款呈現不斷增長的狀態,外匯占款與M1的比高達70%以上,表明我國外匯數量是影響貨幣發行量的重要因素。匯率對于通脹率的影響因預期因素的存在。當社會公眾預期人民幣升值時,認為其被低估,會使得我國出口商品量增加,而進口減少,提高我國的物價水平。同時,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會導致大量熱錢流入,對國內物價產生影響。
二、人民幣匯率對通貨膨脹影響的實證分析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選取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廣義貨幣供應量M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研究變量。其中NEER數值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M2數值來源于人民銀行,CPI數值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本文選取的數值范圍為2005年7月到2014年3月,利用eviews6.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由于本文采用時間序列模型,因此,為防止出現偽回歸現象,需對數據進行處理。由于M2的數值偏大,本文對M2取對數,之后分別對CPI、NEER和LNM2進行ADF檢驗,其檢驗結果見表1。CPI、NEER、M2均為一階單整,整個模型協整。另外,對殘差項做了檢驗,為平穩數列,之后采用誤差修正模型進行回歸,找出CPI與其他變量間的關系。
利用誤差修正模型對數據處理后,對整個模型進行回歸得出的結論如下:
ΔCPI=-3.309478+1.383197ΔLNM2-0.060103ΔNEER-0.685723Et-1
t=(-0.857830) (3.027989) (-3.148841) (-2.430528)
R2=0.687234 DW=1.901190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CPI受到M2和NEER的影響,兩者的t統計值都通過了檢驗,模型的擬合度也比較好。其中,M2與CPI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M2增加使得CPI增加,其對應的經濟學含義是流動性的增加會使得通貨膨脹率提高。另外,NEER也會影響CPI,但是其影響較小,NEER每變動一個單位,CPI的變動僅為0.06103個單位,二者之間負相關,即匯率降低,會引起CPI的增加。這一點正好反映了我國的現狀,其原因在于國際資金的流入造成貨幣的超發以及預期因素的存在,使得匯率對于通脹的間接影響大于直接影響,從而導致我國出現貨幣外升內貶現象。
三、評價與建議
我國目前出現匯率與通貨膨脹率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匯率與通貨膨脹的傳導機制不暢,匯率雖然對物價有影響,但只是一個方面,商品價格從根本說還是由國內的總供給和總需求決定。同時,匯率對于商品價格的傳導機制主要在于對進出口的影響,我國多年來保持貿易順差,因此,匯率對于商品價格的影響效果不明顯。另外,加上匯率的傳導存在時滯,所以短期內匯率變化并不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且匯率變化對于輸入型通脹的作用較為明顯,而我國目前主要是結構型通脹。因此,單純靠改變匯率來影響我國的物價水平,緩解我國的通脹不僅不可能,而且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危害。貿然降低人民幣匯率,大幅提高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會使出口企業受到嚴重傷害,導致其破產,同時影響其上游企業,造成大量失業,降低人民對于經濟的信心,最終可能會導致經濟蕭條。
因此,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我國應該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而不是通過調整匯率來達到這一目的。因為匯率的變動主要是為了實現貿易政策,而不是解決通貨膨脹。對于貨幣供應量的調整,國家應該加大對于短期資本流動的關注,既要適時采用貨幣政策控制市場上的流動性,防止因短期游資的影響導致經濟的虛假繁榮,引發經濟泡沫,同時,又要注意政策使用的程度,過于嚴苛會導致經濟下滑。另外,要注意各個政策目標之間的協調,采取最有效的手段來達到相應目標,加強對于各種經濟標量影響結果的分析,以達到經濟穩定增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健,張燁.人民幣匯率升值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分析[J].商業時代,2014年12期:70-71.
[2]劉亞,李偉平,楊宇俊.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匯率傳遞視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第3期:28-41.
[3]卓子越,周浩.貨幣供應量、經濟增長、匯率與通貨膨脹的關系——關于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J].金融經濟,2012年8月:12-13.
作者簡介:靳晶(1989-),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