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摘要】2003年,修訂后的《人民銀行法》賦予中央銀行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職責,多年來,基層央行一直著力于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但是也面臨諸多困境。本文以安慶市為調查對象,得出必須從完善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協調機制建設、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才能切實提升縣域支行金融穩定履職能力。
【關鍵詞】人民銀行 縣域 金融穩定 調查
2013年,安慶市縣域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16家,非法人、銀行、保險分支機212家,縣域非金融機構50家。至2013年末,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258.95億元,比2007年增加876.78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583.87億元,比2007年增加397.04億元,較好地支持了縣域經濟發展。同時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良好,銀行業機構金融案件自2007年始終保持“零案件”狀態,涉嫌非法集資案件2010年以來未發生。
一、縣域人行金融穩定履職情況
(一)基本發揮了有效履職作用
維護區域金融穩定是《人民銀行法》賦予央行的重要職責之一。安慶市8家縣域支行在中心支行的正確領導和強力支持下,較好地完成了這項職責,部分縣支行工作主動,成效顯著。一是完善金融生態建設考核指標體系。二是完善金融系統“代言人”角色,爭取政府對金融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三是完善制訂法律服務金融各項措施。四是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二)崗位人員配置較少,人員較為老化
2013年,安慶市8家縣域支行共有員工236名,但金融穩定崗位人員僅有11人,均為男性,專職穩定崗人員3名,8人為兼崗。
(三)縣域金融穩定人員壓力較大
金融穩定人員調查問卷中普遍反映,在崗人員工作壓力大,多方面原因造成在崗人員不愿意長期在金融穩定崗位工作,渴望換到相對輕松的發行、國庫部門。同時,縣域金融穩定人員目前最希望解決的困難是減輕工作量、減少文字材料。
二、縣域金融穩定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法律的明確規定
2003年修訂后的《人民銀行法》雖然從立法角度明確了人民銀行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職能,但也僅在第二條、第三十四條進行了簡單的表述,具體到人民銀行如何維護金融穩定的手段和措施,沒有明確的法律或行政規定。
(二)缺乏完善的協調機制
金融穩定工作離不開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門、各金融管理部門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和共同推動。基層央行雖然牽頭成立了地方金融穩定工作領導小組,但是目前多數組織機構之間聯系不密切,信息共享度低,特別是證券、保險等監管部門在基層未設置分支監管機構,因此在維護金融穩定時往往難以形成合力。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盡管基層央行在風險監測和預警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總體處于被動接受、事后介入的狀態。對影子銀行機構影響金融穩定的數據難采集;影響系統金融風險的重大事項事后才能知曉,造成金融穩定維護成本的上升。
(四)缺乏專業的從業人才
從目前現狀來看,人民銀行縣支行十余年沒有錄用新員工,原有部分業務骨干上調中支,導致縣支行人員和業務骨干越來越少,人員年齡老化增加了管理難度;人員晉升空間有限,行政職務激勵作用弱化,制約了履職效率提高。
(五)缺乏統一的思想認識
一是人行縣支行隨著監管職能的分離和檢查權限的縮減,部分干部職工存在“無位”和“無為”的消極情緒;二是各銀行對其經營行為對區域金融穩定將產生的影響缺乏足夠的認識;三是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對金融穩定在經濟穩定中的核心地位認識不夠,支持及配合不力。
三、相關建議
(一)加快金融立法步伐,促進央行依法履職
《人民銀行法》自2003年實施以來,已近10年,亟待再次修訂。建議借再次修訂契機,對央行如何有效履行金融穩定職責、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制定切實可行、貼近實際的等相關法律、法規,使基層行在依法行政時有法可依,并以此促進基層央行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
(二)完善穩定協調機制,充分實現信息共享
首先,要建立人民銀行與各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協作機制。在金融統計資料交流、文件抄送、信息通報方面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以利各方充分掌握貨幣信貸和金融監管信息,相互協調監管手段,提高工作效能。其次,要建立人民銀行與政府及有關部門金融穩定協作機制。按照目前我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地方金融機構風險的工作機制看,地方政府負有重要責任。因此,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工作,必須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通過溝通協調,建立起政府重視、支持和參與的工作格局。
(三)健全各種管理手段,形成各方合力維穩
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可實行業務能力考試和年度工作述職。對影了銀行機構,人民銀行可與其管理部門聯合進行現場或非現場檢查,提前進行風險防范,變事后被動為事前主動介入。
(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有效實現高效履職
一是進一步放寬進人渠道,有計劃地招錄新員工,為基層行注入新鮮有生力量。二是構建有效的人才晉升和流動機制,積極為基層人員創造晉升機會,激發基層行活力。
(五)提高穩定思想認識,充分意識重要性與迫切性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支撐平臺,金融穩定工作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國家的安全穩定。在基層央行層面,要強化穩定意識,改變員工對金融穩定“無所作為”的錯誤認識,化被動工作為主動作為;在金融機構方面。要強調區域金融穩定與金融機構息息相關;在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金融業各級管理機構層面,要構建區域性的“地方經濟金融穩定”概念,金融穩定不僅限于人民銀行的部門行為,它是央行與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機構等共同作為,前瞻性地進行風險監測與預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主動行為,而不是簡單地進行“最后貸款人”救助。
參考文獻
[1]鄧齊榮,譚立華.《基層央行開展金融穩定工作的難點及建議》.《金融參考》.2006(1).
[2]吳鍇,楊延軍.《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工作探討》.《吉林金融研究》.2010(1).
[3]王秀芳.《基層央行履行金融穩定職能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 (1).
[4]人民銀行資溪縣支行課題組.《基層央行履行金融穩定職能的難點及對策》.《金融與經濟》.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