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俊 楊林娟
【摘要】財政學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相應財政學理論去分析解決現實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實踐教學則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財政學教學模式創新,應以實踐教學為視角,針對課程實踐方法的選擇、實踐形式的應用及實踐結果的考核等方面對財政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模式;能力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規定要堅持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強化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的《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強化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綜上可見,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財政學》是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是專門研究財政在政府配置資源中的特殊作用及其運行規律的應用理論學科。一般包括財政學導論和財政學的基本理論;財政支出;財政收入;國債;國家預算和國家預算管理體制;財政平衡和財政政策;開放經濟下的財政問題等內容。該課程是一門應用型很強的課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較深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就要積極改進和完善財政學實踐教學體系,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運用財政理論與相關知識分析認識客觀經濟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能理解、分析現實的財政政策和財政制度的宏觀與微觀效果以及財政改革的趨勢與方向。
一、財政學實踐教學模式探討及應用
1.積極開展案例教學
針對財政學理論性較強的特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經濟熱點和時政要聞來講解相關理論。要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比如財政學中的市場失靈后財政該如何介入,針對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壟斷、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讓學生自己搜集相關資料,對案例展開討論,讓學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比如,在講解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使用時,要根據每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講解,如2015年我國將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以此為基礎分析為什么國家會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下出臺不同的政策組合模式,引導學生對自2009年以來重新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深層原因進行思考等,便于學生加強理解。通過舉例說明2008年國家通過“四萬億”中央與地方投資,以刺激經濟的發展,即所謂的積極財政政策。教師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打開思維空間,學會主動學習,以便提高學習能力。再如,針對目前國際成品油價的“十連跌”,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半個月內連續兩次提高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消費稅的決定,讓學生了解國家及時調整成品油消費稅是旨在進一步遏制大氣污染、促進資源節約和推動綠色發展,是完全符合消費稅開征特點的,同時讓學生知道稅收是國家用來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這樣,通過最新的新聞素材將國內外形勢融入學習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這也是財政學理論結合當前經濟具體情況的運用。
2.全力打造實驗實訓室
通過引進模擬教學軟件和實訓設備,在校內建立財政學仿真實驗實訓室。從財政學實驗教學來看,可以采用的有驗證型、創新型、技能型和仿真模擬型實驗。實驗教學可以增加學生感性知識和鍛煉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校內的實驗實訓不僅可以有效鞏固學生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內容。從教學效果看,通過仿真模擬教學,會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與掌握。
3.強化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
實習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一種“體驗式教學”方式,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是高校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校外對口單位(如財政局、稅務局、會計師事務所等)建立的供學生實踐鍛煉的場所。通過學生親身體驗來了解行業人才需求標準,可以有效加強與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操作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他們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更好地融入社會,這也是現代化的校內實驗實訓室所無法代替的。,
4.大力開展指導性實踐教學
為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掘大學生的學術潛力,可以依托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項目(SRTP),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專題社會調研項目。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利用假期圍繞某一選題(如新農村建設、鄉鎮債務風險、農村公共產品提供狀況、新農合和新農保在農村的推行情況等)組建團隊,設計與撰寫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實施社會調查、分析匯總調查數據、最終形成調查報告。深入社會開展調查和研究活動,可以很好地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們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思考熱點的習慣,同時可以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字寫作水平和科研能力。
5.組織財政學知識競賽或學術論文競賽
社會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專業競賽平臺,培養學生們對財政學專業理論的應用能力,鍛煉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技巧;還可以根據與財政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如以“土地財政的利與弊”為題,面向學生組織學術論文(3000字左右)競賽活動,促使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思考,鍛煉理論分析、科學研究和文字表達能力,教師對每篇論文均要進行審閱并做出恰當評價,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6.不定期開展辯論賽
辯論賽式法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辯論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授課教師在講授完某一基礎理論后,可組織學生利用所學理論針對現實經濟問題展開辯論。比如在講到財政支出時,可以讓學生以“政府應該不應該公開三公經費”、“政府官員應不應該公開財產”為題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賽前要圍繞辯論主題搜集資料,全面細致地掌握論點論據,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看法,闡明自己的立場,確立本方持有的觀點,并要駁斥和否定反方觀點。授課教師在辯論過程中保持中立,充當好“裁判”角色即可。
7.教學全程穿插使用視頻教學法
視頻教學法即通過形象的畫面、文字和聲音等視聽信息,將枯燥的理論生動化,便于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較多的信息。在引入新知識的環節上使用視頻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就可以播放中央電視臺的大型紀錄片“復興之路之繼往開來”,其中包括2003年抗擊非典之戰中,財政動用100億元資金換回了13億人的“自由呼吸”,顯示了財政的重大作用;講到財政收入之稅收時,可以對應的播放“國之血脈稅收”和“馬斌說稅”,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對我國的稅收制度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自然地進入到各個具體稅種的學習過程中。
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學習,遇到問題主動尋找答案,教師在播放視頻之前,可以有意設“懸念”,讓學生自己揭開“謎底”。既能吸引學生積極投入課堂的學習中,還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二、體現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
為了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現有的財政學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將實踐教學的考核作為專門的一項考核內容計入總成績,即該課程的成績考核可以分為理論考核(60%)、實踐考核(30%)和考勤(10%)三方面。其中實踐能力的考核要充分考慮課堂討論、論文寫作、社會調查、辯論等各項因素,分別對其進行量化考核。指標則可以從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應變適應能力、分析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等指標中選擇。根據學生能力培養目標,適當分配分值比重。在考核方法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定性評估,小組各成員得分不相同,激勵小組成員的協作精神同時鼓勵有突出表現的成員。考核成績可為等級型或數值型,并得出實踐考核分值,再根據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實踐比重狀況賦予相應權重,然后綜合得出實踐環節學生的最終考核結果,最后得出能基本反映學生學習努力程度和對本課程知識掌握程度的該課程的最終成績。
結語
財政學課程的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通過案例討論、模擬實驗、外出調研、知識競賽、參與辯論等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成為名副其實的專業素質突出、知識面廣泛、適應能力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財政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不僅可以創新教學模式,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能有效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波.財政學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的思考[J].北方經貿,2012(3),125-126.
[2]文良.辯論式教學方法在西方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9),109 - 111.
[3]周伍陽,謝德君.應用型本科院校 《財政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初探[J].物流教學,2013(22),115-116.
[4]劉曉靜,劉京麗.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8)74-75
[5]李藝杰,關英輝.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社會調查與方法》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理論研究,2014(6)507
基金項目: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財政學》課程實踐教學探索”,項目批準號:GS(2010)GX029。
甘肅農業大學2014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 “《財政學》課程實踐教學的優化設計”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