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武英
[摘 要]課堂是實現新課改理念的主要陣地,要想有力地推動學生自身的發展,一定要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不斷優化,讓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在課堂中師生展開良好的對話,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化;課堂;建議
一、教師為學生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要想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教師首先應該了解將要傳授學生的知識具體有哪些,學生應該掌握什么內容。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的范圍一定要嚴格限定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這樣才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其次是教師要嚴格限定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本身應該是具有完整性的,教學目標需要多個教學內容作支撐。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會把教學目標同教學內容割裂開來,這樣做是不正確的。教師應對每節數學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結構,讓學生學會學習的規則,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最后,教師要嚴格控制教學的過程,教學過程的主角是教師與學生,教師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過程就是教學過程,更是實現教師既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另外,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及時了解與溝通,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讓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新課改要求數學教師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此外,現代教學理論也普遍認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具體的相關信息,在具體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學習,讓他們學會開動腦筋自己思考,學到數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有為學生創造了學習條件,為學生提供空間,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關注學情,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學情”是一種有用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不同能力的差異和特性,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信息。要想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及時關注學情,在上課之前認真了解學情,在進行課前備課時,通過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從中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依據學生平時的課程作業、結課考試等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掌握。在課后,教師要對學情進行客觀的反思與總結,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業著手,了解學生在當前階段的學習中存在哪些學習問題,還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課后反思,有助于教師制訂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在大范圍內建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良性循環機制。
四、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師通過為小學生建立數學教學的種種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為學生建立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有助于小學生的主動思考,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帶動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確學生的個體性,為學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培養方案。教師依據不同的原則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教師通過組織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以平等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來。因此,要為學生設立一個自由、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到基本的知識和形成縝密的思維。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教學的課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的興趣來決定的。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如果對教師很親近,那么就會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學習成績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如果師生關系是平等、友愛、民主的,那么這種關系將會對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有著促進作用。因此,師生之間的平等與和諧,不但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能夠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順利形成。數學教師在教室內微笑,這種愉快的心情必將感染學生,給予學生一種友善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