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華
[摘 要]對于艱深、陌生的科技、社科說明文,許多學生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和畏難心理。因為這類說明文素材的取向包羅萬象,這一方面給學生設置了閱讀障礙,增大了閱讀心理壓力,容易讓學生產生退縮心理或敷衍答題的心理;然而另一方面也給了教師改變說明文閱讀學習方法的另一個契機。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以“調整心態,好奇面對;化繁為簡,步步捕點;找信息區,細細對照”為綱,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解決科技、社科說明文的教學困難。
[關鍵詞]說明文;自主學習;心態;捕點;對照
在一份完整的高中語文試卷中,就各知識點而言,科技或社科說明文所占的分值是較高的,有9分左右。而要拿到這9分,難度又是較大的。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此類文章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調整心態并好奇面對
面對艱深的科技、社科說明文,許多學生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和畏難心理。現在學生面對的無論是科技說明文還是社科說明文,其所陳述的內容大多是學生們較少涉及的領域或話題,有醫學、天文,軍事、人文、政治、建筑等等,總之可以說人類方方面面的新奇探索和發現都可成為說明文的素材,當然也有一些緊扣時代脈搏的事件理論分析。說明文的這種素材取向一方面給學生設置了閱讀障礙,增大了學生的閱讀心理壓力,容易讓學生產生退縮心理和敷衍心理;然而另一方面也給了教師改變說明文閱讀學習方法的一個契機。
學生首先需要換個思維考慮,換個心態,不是用“被動做題要閱讀”的心理而是用“好奇心使我閱讀”來對待閱讀。在進行說明文自主學習的指導中,教師可以帶著一份好奇心和一份獲得新知的喜悅心情去熏陶、引導學生。比如在指導閱讀一篇有關洗衣粉中的磷對土壤、水源的危害的科技說明文時,教師可以先設計幾個問題:1.你知道洗衣粉分有磷洗衣粉和無磷洗衣粉嗎?2.你知道衣服洗得越干凈,地球就可能越臟嗎?讓學生們帶著一份好奇、一份疑惑去閱讀文本,那種為做題而閱讀的消極心理就被沖淡了。當學生能夠懷著一種渴望獲得新知的閱讀心理去面對文本時,學生的閱讀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化繁為簡后步步捕點
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養成手不離筆的閱讀習慣是很重要的。無論是練習還是測試,學生的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學生在進行第一遍閱讀時,要精讀,邊讀邊劃出三類詞:概念性名詞,關聯詞,修飾性、限制性詞語。
科技、社科說明文往往會涉及較多的專術術語、專業名稱,如果沒有注意這些概念性名詞,就很容易混淆文章的意思,使答題遇到很大障礙。
劃出關聯詞有利于理解文章的觀點取向,比如“雖然A,但是B”中就暗示作者要認同的是B,比如“不僅A,而且(同時)B”,就一般表示這把兩個特點放在了一起,如果放在段落的開頭,則表明這是句過渡句,利于理清思路。此類關聯詞還有諸如“另外”“甚至”“總之”“不是……而是……”等。關聯詞除了與具體解答后面的選擇題緊密相關,作用更在于對全文整體思路的把握。
限制性詞語最為重要,因為它體現說明文的語言嚴密、思維縝密的特點,而問題的設計也有很多是在這上面做文章的。這些限制性詞語常見的有“大約”“左右”“近”“幾乎”“等等。例如《圍棋與東方智慧》一文里,“圍棋別名很多,也體現出中國的文化和智慧”一句中的“也”表現圍棋的別名體現中國文化和智慧是其一,同時也可以說明還有圍棋的其他什么方面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和智慧。
三、找準信息來細細對照
學生閱讀科技、社科說明文后,在進行正式答題時,首先要弄清楚題目涉及的信息,確定試題是針對某一段還是針對全文,這樣才能找準閱讀切入點。即針對題干和ABCD四個選項要找到相應內容的信息區,然后把答案選項中的句子與文中句子進行對照。對照時要特別注意上文所說的三類詞語,細細對照,增添刪減,替換相應的詞語,感受句子意思有無變化。
培養學生科技社科說明文自主學習的方法,需要不斷調整和總結,歸納方案,在實踐中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的提高自然就不在話下了。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