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摘 要]《美術課程標準》指出:造型指的是運用描繪、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創作視覺形象的藝術創作活動。表現則是通過美術創造活動來傳達觀念、情感和意義的過程。版畫是既能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又能提高兒童動手能力的復制藝術。對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而言,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版畫的創作學習,培養他們嚴謹的做事習慣,以獲得藝術上的成就感。在教學中須注意:選材要因“容”而異,制版要因人而異,印制因材而異,還要創新作畫技巧。
[關鍵詞]兒童版畫;教學;興趣
兒童版畫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它制作簡單,材料多元化,適應范圍廣,趣味性強。可以說,兒童版畫是集“繪畫、雕刻、印刷”三位一體的手工藝術,同時,也是既能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又能提高兒童動手能力的復制藝術。對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而言,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版畫的創作學習,激發兒童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嚴謹的做事習慣,獲得藝術上的成就感。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選材因“容”而異
兒童版畫的材料選擇很豐富,在選材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能力及教學內容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選擇相對較容易操作的材料來進行教學,幾種樹葉、一些蛋殼、幾塊布料、常見的交通工具、隨處可用的玩具等,都可以成為兒童版畫的制版材料,盡量避免因難度大易使兒童或產生畏難情緒或因操作失敗失去信心等現象的出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選取新穎獨特的材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同時,教師應充分挖掘身邊資源,減輕學生購買材料的經濟負擔,能贏得家長的支持,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版畫的學習之中。
當然,不同年級、不同內容中,筆者曾嘗試用吹塑紙、KT板、石膏等作版材,也曾嘗試過實物拼貼版畫、泡沫版畫、綜合版畫等版種,這些都很好地增強了兒童學習版畫的興趣。可以說,只要美術教師為學生精心選擇制版材料,一節課就成功了一半。
二、制版因人而異
由畫稿走向制版,看似重復,實則兩種體驗,畫版是畫稿的再創造的手工制作過程,是審美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手繪能力難以達到效果的過程。在這個充滿創造的轉換環節中,滿載著將要看到創造成果的期待,滿載著反復動手按壓和成功的喜悅,學生可以觸摸到像印刷品一樣的精制感、厚重感,帶給孩子美的熏陶和感染,個性思維得到發展。兒童版畫的版材多樣,方法更是千變萬化。但是,因為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感悟、理解、動手及造型能力有明顯的差異性,因而筆者在版畫教學中盡量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制版方法。
如小學低年級筆者重點安排了實物拼貼版畫、吹塑版畫組等比較容易操作的材料進行制版,使學生在撕、剪、拼、貼的過程中提高手腦的協調能力;到了小學中年級,重點選擇木刻版畫、石膏版畫等難度較高的版畫內容,學生在刻、挖、鏟、鉆的方式中制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到了高年級,筆者著重讓學生把紙版、石膏版、木刻版等結合在一起,制成綜合版畫。
教師應要求學生平時做有心人,積累多種不同紋理與質感的材料,尋找材料與物象之間的聯系,以便在版畫課上自由運用。在綜合制版的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往往會有點睛之筆,讓人耳目一新。
三、印制因材而異
在經歷選材、制版后,印制版畫是制作兒童版畫的最后一步。版畫的印制方法多樣,有黑白油印、套色粉印、黑白拓印等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不同內容,靈活選用印制方法。教師提醒學生印制注意點:印刷前將紙用水泡一下,用廢報紙吸干表面的水;印刷時紙不能移動,先畫基準線,想好印刷的先后順序;注意衛生,避免弄臟畫面。
因材而異的課堂教學,學生能學得輕松,學得興趣盎然,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新作畫技巧
畢加索曾說:“我曾經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一句話足以說明兒童作畫充滿豐富想象,令著名畫家都自嘆不如。兒童作畫雖無定法,但教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多種表現技法進行制作,可以有效提高兒童對版畫的創造力,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