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娜
摘 要: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是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采用文化滲透、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進行有益探索和嘗試,以促進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完善建全人格。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 學科特點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61-01
英語教學的方式多年來一直在探討,中小學校針對的教學對象不同教學方式自然也不同。如今,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人們的教育觀念又有了一定的變化。雖然教無定法,但是應該秉承著同一個教育信念,即作為英語非母語國家,讓孩子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最終是只能應對考試的“紙上談兵”,還是能應用于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的實用技能。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英語與漢語一樣,作為一種語言,是打開通往外界大門的另一種工具,學生從最初接觸英語開始,從好奇到初步了解到感興趣到能運用,直至開始享受到英語這種語言工具帶給他們溝通交流的樂趣,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沒有英語語言環境下學習對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英語教學的指導原則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核心應該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習者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情感,引導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教育部2001年7月制訂并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例如在初中階段,英語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終結性考試,要全面考查初中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達到英語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英語畢業水平的程度,具有導向性和選拔性。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側重培養考查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語用能力的同時,對情感態度、思維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評價和對學生在自己英語學習經歷中所獲得的對英語認識的評價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以便于促進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交際策略和建全的人格。
首先,任課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勇于與他人交往的品質。
英語學科是一門學習語言的學科,而語言就是相互交流的工具。如果要熟練地掌握這門工具,就要勤學多練。很多學生在課堂進行口語練習時,羞于張口,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鼓勵學生放下包袱,勇敢地表達自己,學生在表達有誤時,不要立即糾正,而是用期盼的目光鼓勵他繼續說下去,然后大聲地夸獎他取得了進步,最后再糾正學生的錯誤。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創設寬松愉悅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消除緊張的心理,而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學生一定能夠克服心理障礙,勇敢地用英語來進行表達。
其次,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注意滲透文化意識,充分開拓學生的視野。
在現行教材中,編者已將文化意識滲透在每一個章節中。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這樣的語言是有血有肉的,在學習外語時,不能脫離這種語境,不能孤立地去學習一詞一句,當學生逐漸了解語言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乃至語言文化的變遷,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語言,課外知識得到拓展,視野得以開闊。
最后,任課教師應幫助學生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刻苦的學習精神。
語言學習需要學習者記住大量的內容,詞匯,語法,用法等等,學習英語更是需要全盤吸收,活學活用。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很多學生有畏難情緒產生,而且,部分學生在英語成績暫時落后時,出現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學生和家長都苦惱不堪。這時任課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應對之法。在初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要告訴學生,一門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需要毅力的艱苦之旅,但只要付出辛苦,就一定會有收獲的。要教授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讓成績優秀的同學同大家分享一下他們英語學習的小竅門,對于學習有障礙、暫時落后的同學,更是要耐心地鼓勵他們,給他們樹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每天布置一點任務,幫助他們恢復自信,日積月累,一定會有收獲。這時不僅考驗學生的意志力,也是考驗老師的意志力的時候了。總之,授課教師讓學生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是非常必要的。
課堂上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方式被稱之為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式學習是完全符合英語學科本身所具有的學科特點的。第一,小組學習以小團隊合作的形式,方便學生自行制定學習方案和學習計劃,每一個學習小組都可以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策略,無論從收集資料到預習還是學習成果的展示,效率大大提高。第二,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只是引導者,不可能參與到學生的每一次練習中,而這時如果采用分組式的教學,就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保證人人參與,永不落空,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可謂是一舉數得的好辦法。第三,小組合作式學習符合現行教材的設計特點。課堂交流應用的形式表現在課堂上,通常就是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短劇表演等等形式,這樣小組成員在一起就是搭檔,容易操練課文中關于小組任務的部分。教材的設計中有著大量的教學活動情境的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生在情境中熟悉語言、應用語言。情境活動設計是英語課程中的重要任務,同樣道理,也是非常適合運用分組式合作學習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開口、動手、動腦、并參與活動。小組合作式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全員參與,還能夠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按照一定的規律將組員分組,小組的成員之間,由于性格、成績、能力的不同,大家在一起活動時形成互補的局面,相互產生積極作用,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提高,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會得到鍛煉。第四,小組合作式學習可以節約教師在課堂組織操練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們可以同時在組內操練,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互相檢驗,教師起到督導的作用即可。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作為站在教育第一線的任課教師要積極從多方面拓展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勇于探索教育的新途徑,注重孩子多種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愿望,以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和斌.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2]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和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