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蓮
【摘要】對于我國而言,古詩詞的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它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魁寶,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應不斷的從中汲取營養(yǎng),將我國的古詩詞傳承和發(fā)揚下去。小學階段是我們學習古詩詞的萌芽階段,語文老師要在當代新課改的要求下要把握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核心要素,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不斷提高小學生對古詩詞的領(lǐng)悟能力,本文將結(jié)合目前小學階段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闡述了古詩詞的教學意義,并探討了當代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掌握的核心要素,從而不斷的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 核心要素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50-01
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陶冶些小學生的情操及提高文字應用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正是古詩詞有著這樣的特殊功能,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更該掌握古詩詞教學的核心要素,運用有效地的教學方法來不斷的提高教學質(zhì)量,但是就我國當前古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為了能夠改變現(xiàn)狀,本文重點介紹了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要掌握的核心要素,從而給小學生帶來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良好體驗。
一、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很多小學老師沒有準確地把握教學的方向,很多老師過于看重對古詩詞的記憶,從而導致學生為了加深對課文的記憶而死記硬背,這顯然違背了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個別字詞的意思過于重視,而恰恰忽略了對全篇詩詞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其實字詞的意思遠遠沒有對詩詞的整體把握重要。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習慣,只要學生對詩詞的大意了解后,便可以進行背誦的過程,而沒有在對詩詞翻譯后,幫助學生感受意境,致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停留在表面,而沒有能力體會詩人特殊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忘記,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二、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一)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
古詩詞語言雖然精煉,但意蘊深長,能帶給我們無限的想象力。而對古詩詞的學習,恰恰需要身臨其境的感受,這就需要學生在對詩詞意思理解后,充分的發(fā)揮想象力,來進行畫面的再現(xiàn),體會詩人的情感。學生在背誦古詩詞時,要有意識地結(jié)合詩人所生活的年代,來分析詩人的情感,發(fā)揮無限的想象力,走入詩人的生活,這個過程便是拓展思維的過程。
(二)提高審美能力
從古至今,古詩詞中都不會少有對風景的描述,對于描述風景的詩詞,可以展現(xiàn)出無限的意境美和意蘊美,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美的畫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如今,小學生的審美體系還不完善,而古詩詞的教學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提高審美的標準,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三)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
古詩詞包含了我國古代詩人眾多的智慧,其中包括對勞動人民的贊頌,對社會生活的描述,對人生哲理的參悟及對真摯感情的表達,它是對歷史的記憶。通過對古詩詞的有效學習,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激發(fā)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把握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核心要素
(一)意境要素
古詩詞語言雖然精煉,但卻意味深長,需要學生進行多次誦讀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趣味,但是不能盲目的進行誦讀,教師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情境要素。首先,要找出古詩詞的詩眼,然后以此為中心對全詩進行展開,教師在對詩詞的講述過程中,要有充沛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意境之美,通過對詩詞的剖析,使得詩詞具有畫面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詩的畫面,領(lǐng)悟意境之美,從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對詩詞進行長久的記憶。因此,意境要素是教學內(nèi)容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情感要素
古詩詞具有意向深遠的特點,其很多詩詞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情感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會詩中的情感,能夠理解詩中所塑造的形象,從而真正的融入詩中,與詩詞的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能使理解和記憶詩詞變得非常容易。例如,正如白居易所寫的《憶江南》,此詩通過對江南風光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生活的無限思念。正如詩詞所提到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最為經(jīng)典。首先,要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江南美景,可以先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眼中的江南,想象一下在春天時江南岸邊的無限風光,然后老師再進行對江南風光展開描繪,再和學生心中的江南進行對比,能夠便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因此,情感因素是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利于對知識點的記憶。
(三)創(chuàng)新因素
詩詞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詩人通過對某一事件的分析,以文字作為載體來進行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在很多詩詞中,我們都能找到生活的影子。雖然詩詞是對歷史性活動的描述,但與我們現(xiàn)代的生活有很多重疊的部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李白所寫的《贈汪倫》,詩中表達的是作者在離開時,自己的好朋友汪倫前來送別,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之情,這是對偉大友誼的贊頌。而在我們現(xiàn)實中,同學之間也存在著真摯的友情,因此,老師在對古詩詞的教學中,可以讓班里的兩名同學分別扮演汪倫和李白,從而將詩詞進行進一步創(chuàng)作,假設(shè)李明和張雷分別扮演李白和汪倫,那么詩詞就可以這樣創(chuàng)作:“李明乘車將欲行,忽聞身后叮囑聲,鐵路延綿千萬里,不及張雷送我情”。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作,不僅能使學生對詩詞有更深的情感體會,更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創(chuàng)新因素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大的意義,在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作為當代的語文教師應正視現(xiàn)階段古詩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把握古詩詞教學的意境、情感和創(chuàng)新要素,不斷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
[2]趙思雪.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J].新課程(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