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容
摘 要:隨著英語教改的發展與深入,語境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設最佳教學情境,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普及和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英語課程教學的新要求,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及其在英語教學的語境創設具體運用來做一點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 情境創設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16-02
情景是指外語交際的社會情景。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時,離不開社會語言情景。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實際上就是在復制生活,給學生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氛圍,以為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和激發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促進英語理解、運用和表達思維能力的提高。
1 英語課程教學的新要求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之一。《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作為起始階段,在英語教學中強調模仿,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因此,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有目的的交際和意義表達,語言學習活動及其任務具有現實生活性,目的在于在生活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要求重視學生的心理過程,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廣州版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每個Module都以Topic為主線,主題教學模式要求將課內和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圍繞一個主題,把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可以將各種新變化、新要求很好地結合起來。它能保證將生動有趣的場景、具體形象的事物很好地呈現給學生,并且可以把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地安排在同一時段來進行,并達到資源共享,保證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2 多媒體教育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已成為整個教育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注重人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為這一理念的實現提供了物質基礎,它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
2.1 創造英語交流環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英語課程標準》著重強調了小學生日常英語交流能力。老師在備課時要事先設計好交流內容,關于交流的話題以及情景模式。課堂中的聯系活動,可以增多學生英語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促進英語交流能力的提高。要想做到這一點,課內課外都要有良好的交流機會和空間。學生有良好的英語交流機會,多創作交流環境,讓學生自然習得語言。另外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所學的英語知識立體化的呈現,學生接觸起來更容易融入環境,把課堂學習的知識和實際交流結合。由此可見,開發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才能取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2.2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真實情景
為使小學英語教學效果更佳,引入多媒體教學是一個關鍵,因此,在引入多媒體教學之后,能否突出效果,能否調動學生學生積極性是必須重視的。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的展現出事物的特征,學生能形象的看出事物的結構、時間順序等。這種集文本、符號、動畫和圖像為一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能讓學生真切體驗到在現場的感覺。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再加以訪真語言交際,加之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刺激,綜合這幾方面,更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更可貴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無形中得到升華,如此,學生能更靈活自如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英語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2.3 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課件,利于教師把反復講解強調重、難點所需的時間縮短,容量增大,信息加快,并用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分析和討論,把教學內容以及延伸情景生動、逼真地再現眼前,能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化難為易,使學生容易接受,提高課堂效率。再者,理解是鞏固的前提,學生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網絡多媒體手段能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邊看、邊聽、邊想、邊練,把抽象的教材內容變成生動、直觀的圖形,有利于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在復習、鞏固課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好處尤為明顯。
3 多媒體在英語教學情境創設中的具體運用
3.1 利用多媒體創設課文導入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節新課中,教師對學生引導是非常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標新立異,創造新穎的課堂形式,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音樂導入法:音樂是一種極富內涵的藝術語言,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卷,她能像磁鐵石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如:在五年級上冊Module 1教學月份單詞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兒歌《有只雀仔跌落水》的調子的英文歌《The Name of Months》,通過播放歌曲,學生很自然地小聲跟唱,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利于學生記住十二月份的名稱、順序。又如,在六年級上冊Module 6 Festival的導入中,我播放學生熟悉的兒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和家喻戶曉的賀年歌《祝福你》、《Happy New Year》,學生馬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熱情高漲,整節課處于興奮狀態,樂于參與到各項交流活動中。
視頻導入法:心理學家認為,感知是認知事物的首要準備。視頻導入是通過播放電影或錄像,客觀地直接刺激學生的感知,從而激活他們的求知思維。例如,在六年級下冊有關愿望話題在教學Monkey King時,我在課前讓學生重溫電視劇《西游記》的片段,學生馬上就能領會Monkey King與magic stick,領會I wish I could…這個句型的含義。以這樣的視覺效果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區分句型I hope I can…與I wish I could…。既解決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圖片(圖畫)導入法:心理學認為:圖片可喚起和組織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確定所學文字的意義,進行語言和形象雙重聯系,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文章的定義,利用圖畫的藝術語言,展示其豐富的內涵,是一種極富詩意的導入。以多媒體手段參與教學,更直觀生動,更能刺激學生的感官,誘發思維,使學生有話可講,無疑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印象深刻。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利用圖片創設不同的情景。圖片導入法是我們在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3.2 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習詞匯和句型情景
單純的詞匯和句型教學是很枯燥的,但詞匯和句型教學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我在教詞匯和句型時注意創設一些簡單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求新、求異、求奇的學習欲望,把機械性的操練融于有意義的生動情景之中,效果也頗佳。如在學習“天氣”類單詞suuny, foggy, windy, cloudy, snowy,rainy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錄像引入語言,利用看圖、聽聲音等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感受不同的天氣狀況。逼真的情景,以其聲情并茂的優勢將抽象、枯燥、單調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形象、明了、清晰,使語言的功能在動態的畫面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尤為深刻。然后我為學生呈現這些自然現象的圖標和實景圖片,詢問學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反復機械操練后,我指著教室外,說:Look at outsid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now?順著老師的手勢,學生能馬上知道outside是指外面的意思。通過呈現、操練和鞏固,學生能記住各種自然現象的特征和圖標,能用英語的表達和掌握重點句。
3.3 利用多媒體創設課文內容問題情景
運用多媒體資源創設課文內容問題情境,能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如:在教學五年級What can we do?這一內容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兩段有關人們在參觀動物園的對比視頻后,然后要求學生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A. What can we do in the zoo? B. Can we feed the animals in the zoo? C. Can we throw litter in the zoo? D.Can you design some zoo rule?經過數分鐘的激烈討論,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要發表自己的觀點。針對第四個問題,同學們列舉了校園及本地區存在的種種不文明的行為,當回答我們該怎樣做個文明的市民時,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學生想出很多有關如何保護做個文明的市民來。這樣使學生在輕松越快的氛圍中實現了由知識到技能的轉化,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及思考能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導”得有方,學生就會學得有趣,也就樂于學。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使導入更直觀化,并富有啟發性,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S].2012版.
[2] 方元山.課堂教學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 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