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元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上與教學模式上都有很多新的變化,導致學生與教師很難適應,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一定要對原來的教學方式進行科學調整。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這個基點,結合華師版初中數學教材,探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問題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科學引導學生,使學生學會主動研究探索,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相互之間能夠展開合作探究,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上能夠及時更新,與現實教學相結合,確保制定的教學方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以新課標為指導,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展開課堂教學,應當把握如下幾方面問題。
一、師生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
傳統教學模式對“師道尊嚴”過分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通常高高在上,“教師講,學生聽,”或“教師寫,學生抄”,“教師演,學生看”是基本形式,學生在課堂的地位十分被動,對知識的接受也十分被動。要想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提高,第一,要改變以往師生之間存在的不平等關系,建立融洽、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擺架子,應對學生采取親切、友善的語言,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在傳授方式上改變以往自上而下的模式,向學生講授知識、交談或進行輔導,對學生的所有需要均應當尊重、熱愛,對學生的學習做好引領。教師應當及時捕捉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對學生充分肯定,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評價每個學生或問題不要隨便判定“錯”,不能輕易做出否定,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保護。學生在不覺得有壓力,對教師充滿喜愛與尊敬的前提下,才會真正愛學習。
二、把課堂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學一定要重視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著眼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快樂。保證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開展各種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活動,例如利用謎語、游戲、設置懸念等,提升學生的求知欲。
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是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這樣就使得學生面對數學學習,容易產生枯燥感,覺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教學開展時,需要把握對講解方式靈活變換,授課盡量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以圖形的平移與旋轉這部分內容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大量的圖形平移與旋轉現象向學生介紹,引導學生對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更好地領會,然后再對抽象的圖形平移旋轉的概念引入。例如現實生活我們看到的軌道上奔馳的火車,滑動的門窗等,均屬于非常形象的平移現象。在對圖像平移的過程有了體會后,學生再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相對來說就會容易一些。
三、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與時間,使學生能夠自由思考
傳統教學方式體現為注入式教學,思維方式比較固定,對知識的記憶也很機械,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嚴重的弊端,一方面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也制約了學生想象力與思考能力的發展,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都產生了嚴重的制約。在新課程形勢下,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應當為學生創設充足的想象與思考空間,保證學生能自主思考,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
以應用題教學為例,可以與實際相聯系,對問題具體這樣設計:班級去植物公園旅游的人一共有四十七人,植物公園門口出示的“購票須知”對門票是這樣說明的:40元/人(人數超過50,享有8.5折優惠待遇)。那你覺得如何買票才更劃算呢,需要花多少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討論,學生經過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針對問題給出具體的解決對策,最后優化評選出最佳的方案。學生在活動親身參與中,一方面培養了自身的團隊合作精神,也為學生思考探索的培養提供了機會,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四、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新課標突出強調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引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興趣。
以有理數的加法這部分教學為例,學生在前面已經對負數有所掌握,在這個基礎上,設計這樣的問題:5+3=?;5+(-3)=?將這兩個運算式比較,答案相同么?為什么,你有哪些理由。學生可以獨立思考這一問題,也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保證學生具有充足的自由思考時間,學生與現實生活體驗相聯系,對問題深入剖析,最后經過自己的探索思考得出答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體驗到了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與實用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
五、重視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強調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這一目標的實現。學生可以擺脫他人的束縛,獨立自主投入學習,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指。學生要是可以自主地學習,就可以改變對知識接受的被動狀態,可以依靠科學的方法,對知識積極主動探索。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豐富地對知識進行探索的機會,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學會預習,學生在展開預習的過程中,對問題能夠自主探索。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更新教育觀念,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對新的課程的要求更好地適應。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得到有效拓寬,為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創造保證條件。
參考文獻
[1]汪澤貴;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研究[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4期
[2]范銘;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