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慧
【摘要】創新能力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培養的學生的主要能力之一。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創設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137-0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創新能力是在前人發現或發明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發明和新的改進、革新方案的能力。創新能力由多種能力構成,它們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自由、寬松的探究問題的環境,教師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激烈思考,勇于創新,不怕出錯露短的氛圍,大有好處。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談一點看法。
1.在課堂上營造創新思維的氛圍
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教師應拓寬學生的翱翔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能力,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處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好教具,自己動手,小組討論,找出探究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的方法,從而自主認識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為判定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2.鼓勵參與,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就必須讓學生積極展開思維,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創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當“主角”,鼓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與學中倡導相互合作,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對于一些創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卻顯露可貴苗頭的見解,要給予肯定,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相反的問題與想法,質疑是求異的開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師一定要抓時機,給予保護,給予鼓勵,決不能因為問題新奇或意外,而給予訓斥或置之不理。
3.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發展創新能力
3.1.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的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新。
3.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大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他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4.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創新
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從中得到創新。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實際應用”時,老師增加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例子,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相似三角形測算建筑高度的意義,體會相似三角形在生活實際的實用價值;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創造性地歸納出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量建筑高度的方法。對學生中出現的不同的測量方法,老師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得到了創新。
5.打破“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也稱輻射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是思考者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全部信息,從不同角度、沿不同的方向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考,多觸角、全方位地尋求與探索新的多樣性的方法及結論的開放式思維。單向思維方式只從某一方面思考問題,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識結構,從題目的條件和結論聯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質,采用某一方法解決問題。按照這種方式去思考問題,就會形成“思維定式”,使學科教學僅成為單純知識遺產的傳播和前人思維方式的繼承,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用發散思維去思考問題,啟發學生一題多思、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等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要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即“問題—解答—結論”的封閉式過程,構建“問題—探究—解答—結論—問題—探究”的開放式過程。
6.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面,更是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式學習教學。實踐證明,開展課堂討論,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群體”的學習作用,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與空間,同時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評價,從而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另一方面,討論可以使學生敢于質疑問題,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大膽求新,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中樹立開放意識,把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從問題出發,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努力創設開放式的創新情境,建立一種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敢于想象、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師生自我的充分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美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云南教育,2012,(13)
[2]張銳梅.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方式有效性的研究,中國科技博覽,2008,(16)
[3]林奇兵.創新數學教學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0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