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是脫離實際需求,方式固定化,易造成逆反心理,內容編排不很合理,內容較滯后,缺乏系統性,方式與實踐脫節,家校溝通不夠,弱化心理教育,心理疏導仍存在盲區,重視不夠,評價方法不全面。
【關鍵詞】淺談;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突出;問題
我們黨提出: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兩大戰略,把教育擺在首要地位。中學生作為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尤為重要。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對青少年系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馬列主義主義常識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必修課程,對青少年建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不斷發展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素質的提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發展階段。各個學校都在深化思想政治的理論研究,看到成就的同時也發現了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很多迫待解決的問題。
1、教育脫離中學生實際需求,德育方式固定化,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當前的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舊是以課堂教育為重,用單一固化的傳統說課教學方式對中學生進行思想知識灌輸,以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傳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觀念。思想政治課、班會、升旗儀式成為例行公事。這種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沒能做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脫離中學生實際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和抵觸情緒。學生由于自身心智不成熟,易受家庭、同齡人。社會傳媒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接受教育是出現逆反心理,反感思想政治課,在犯錯時,不虛心面對,崇拜西方思想,認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已過時。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2、教育內容編排不是很合理,教學內容較滯后,理論學習缺乏系統性
起基本內容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這些內容理論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體化和靈活性的實例,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難見實效,內容與實際脫節,隨著思想意識形態的多元化,當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思想政治課教材為教學藍本,難以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相適應。滯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難以與時俱進地對當前社會意識形態流變給予針對性的解答,不足以解釋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滯后的教學內容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學習不成體系,使學生難以認同施教者的價值觀念和說教內容。
3、教育方式缺乏互動性與實踐脫節
我國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本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方互動的過程。但是,當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仍以單一課堂教育方式為主,還是傳統的鯽魚模式-----“我講你聽”缺乏互動,缺乏學生自身的實踐體驗,把“把握”等同“認可”,把終極目標作為起點,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將之當成一門考試科目,而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導生活和學習。這些有礙于中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拓展技能,不利于其養成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
4、教育過程中弱化了心理教育,心理疏導仍存在盲區
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由教育者預先安排、統籌包辦,學生難以自主參與。計劃性的思想教育對流變性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捉襟見肘。同時,受教育者諱疾忌醫的心態,使得教育者面臨著無的放矢的工作困境。中學生心理疏導缺乏相應的渠道,難以通過有效的渠道去宣泄心情、取悅自己。心理負擔日益加重,使得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履維艱。
5、教育過程中家校溝通不夠
學校教育和家庭監督的分離或合作不夠,導致中學生言行表現、思想動態在學校和家庭表現出巨大的反差,其根本原因在于家校之間沒有達成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線,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常態化持續進行。家長把教育的希望都依賴于班主任,而學校形式的教育模式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專業化、專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亟待建設。
6、教育評價方法不全面
分數教育觀始終在教育評價中占主導地位。只要學生的分數高就認為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已達到。學生分數低,就認為該生思想政治不符合要求,這種評價方法極具片面性。
7、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力度不夠。
中學面臨升學壓力大,學校強調文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從而出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課時量不夠,時間安排不當,有時還被其他文字科占用。
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要求我們必須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我們必須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積極找出對策,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