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珍 談紅 吳鳳媛 李偉春
【摘要】統計學是高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公共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本文分析了目前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軟件的應用等進行改革,研究項目驅動法在該課程的應用。并提出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統計學 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
【基金項目】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教改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項目號20111503)。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237-02
《統計學》作為高等院校財經和管理類本、專科專業的公共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在國民經濟核算,政府經濟管理、企業管理、金融投資、保險精算、市場調研、經濟預測以及生物、醫學、人口學等眾多經濟和社會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1]。因此,統計學作為一種數量分析工具,對培養學生數量分析思維和數據搜索、分析及解釋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的教學模式上偏重于基礎知識教學和理論體系的完整而忽視學生應用能力構建的問題,教學方式也是由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被動填充式的教學。這使得學生們普遍感覺統計學方法多、公式多、枯燥、難學,即使掌握了統計方法的原理也不能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自覺地運用,因此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既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關鍵是要具有綜合操作能力和全面創新素質。本文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分析目前獨立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的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研究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案,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定量和定性分析各種經濟管理問題,以在將來的工作中具有高的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2]。
1.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統計學課程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學習難度大。盡管目前統計學教學手段在原來粉筆的基礎上加入了多媒體技術,但教學方法上卻依然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老師只負責統計知識的講授,學生負責聽和記筆記。相比于案例教學法、任務導向型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而言,學生在灌輸式教學方法中只是機械性的被動式接受,這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而且統計學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且容易混淆、公式多且計算量很大,經濟管理類學生大都為文科背景,其數學基礎較薄弱,在統計推斷內容的學習上顯得非常吃力;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面對包含大量數學符號的公式和大量計算時會產生恐懼心理,這進一步減低了學生對統計學這門課的興趣,因此學生普遍反映統計學課程難學[3]。
(2)缺少專業應用教學,針對性的統計應用案例欠缺。經濟管理類專業都開設了統計學課程,統計學在各學科上的適用內容是不一樣,比如會計專業更側重統計指標、指數的應用,而市場營銷專業更側重統計調查、統計預測等的應用。然而,目前各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基本都一樣,沒有針對各專業特征而專門編寫的統計學教材和大綱,教學上也沒有體現統計學在各專業的應用特征。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統計學后不知道這門課程在本專業中有何作用,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統計學無用。而且現有統計學教材中普遍缺乏統計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比較陳舊,與現實經濟管理嚴重脫節,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
(3)實踐教學內容不足。統計學一門實踐性以及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統計學課程教學大都是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實驗課程及其他實踐環節欠缺,基本上實踐課也僅僅停留在學生的手工計算上。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是面向社會的數量關系的,統計數據多少是大數據和繁雜數據,因而需要從手工計算升級到各種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而傳統的統計學教學中缺乏實驗課和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很少接觸和操作各種統計軟件如excel、eviews和spss等,這最終將導致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不會運用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使得統計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處理和分析相應的問題能力得不到提升。
(4)教學時間短,考核方式單一。統計學教學在本科階段一般是一個學期的課程,通常每周三節課,一個學期16周,總共有48個學時。48個學時要完成12章的內容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強學完,也沒有鞏固和復習的時間。目前學校通過改革采用綜合成績來評價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效果。綜合成績是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加權平均。許多老師仍然沿襲期末考試決定制的方式,把期末考試的權重定為70%,甚至更高。如果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那么綜合成績也會不理想,甚至不及格。這樣導致很多學生在期末復習時,死記硬背公式和一些題目以應付考試,考試一結束,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已經不記得了。因此采用綜合成績的考核方式仍需要改進[4]。
2.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思路
(1)改革教學方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應使教學方法多元化。首先課堂講授以啟發式為主,結合現實中的例子,使用“問題教學法”、“形象化教學法”、“類比法”等,提出大量的趣味問題以及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切入統計學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嘗試“交互式”教學,對于難度不是很大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并自己講解,教師做點評,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
(2)改革教學內容,形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完整教學體系。課堂理論教學是傳統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打好數理分析基礎。實踐教學可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結合案例教學,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案例,讓學生把統計學知識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密切結合起來,將統計學方法運用到專業分析中。
(3)重視統計軟件的介紹與應用。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過程中涉及到大量數據、統計圖表的繪制與繁雜的計算過程。這些內容通過統計軟件處理就很容易得到解決,同時也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因此,統計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統計分析與統計軟件相結合,介紹常用統計軟件的操作與應用,尤其讓學生掌握常用統計學軟件的應用,比如SPSS、SAS、EXCEL等。
(4)教學過程中引人項目驅動法,即結合統計學理論知識與教學進度,設計項目任務,通過項目實施過程的合理設計與過程控制,使學生在項目任務的驅使下積極主動接受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將知識應用到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將項目驅動法引入統計學課程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通過將統計學課程分散在各教學章節的零星實踐教學內容整合到綜合性的“項目”中,有利于實踐教學功能的系統發揮,有利于學生實際調研能力和統計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強化技能培訓的有效途徑。
3.統計學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1)結合專業背景,設計不同的教學案例、習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可多提供一些市場調查方面的案例,對于會計、財務管理專業可多提供一些財務報告的分析案例,并要求學生獨立自主地事先分析案例,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初步擬定方案,在課堂上分組討論,或者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走出課堂,結合自己專業進行專題統計調查。把學生引入到實際的問題中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
(2)為了體現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法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在不同的班級分別用傳統教學法和改革的實踐教學法,形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學習結束后比較這兩種方法的教學成果,分別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期末成績、以及相關軟件的應用方面進行比較,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方法。
(3)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以及引入不同的項目小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同專業的項目主題要切合專業的背景,因材施教。并且理論教學也要根據不同專業的數學基礎薄弱,設計對應的教學方法和習題。
參考文獻:
[1]莫維冰.高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梧州學院,2008,(4):104-105.
[2]游傳新.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長江學院,2009,32(2):246-247.
[3]李曉青.《統計學》課程實訓教學改革與探索[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2):12-14.
[4]劉元欣,莊嚴.“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8(4):51-53.
作者簡介:
張秀珍(1985-)女,廣西人,碩士,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經管系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危險品物流。
談紅(1969-)女,江蘇人,碩士,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經管系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吳鳳媛(1980-)女,碩士,江蘇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經管系講師,研究方向:物流企業管理。
李偉春(1983-)女,山東人,碩士,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經管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系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