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教材編寫中出現的小瑕疵,探究專業課教材編寫還應注意“知識的準確性與嚴謹性、內容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專業技能的規范性與操作的示范性”的統一。
【關鍵詞】中等 職業教育 教材 編寫 注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07-01
在從事中等職業學校財經商貿類專業的《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十多年的工作,長期使用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現針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張玉森、陳偉清主編的《基礎會計》第四版教材中發現的小小瑕疵,而冒昧試談教材編寫的幾點注意。
一、注意教材中知識的準確性與嚴謹性的統一
教材P4頁中有這樣一段話:馬克思曾經將會計的基本職能概括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的總結”,簡言之,就是對經濟業務活動過程的反映和監督。在教材P5頁中“核算與監督的關系”圖1-2為:
“我國會計理論界一般把‘觀念的總結理解為會計的反映職能”?!瓣P于‘過程的控制,在我國會計理論界已就如下三點達成共識:①控制的含義:“是對客觀對象(一個物體、一個組織或一個系統)的活動進行約束和調節,使之按照既定的軌道運行”;②控制的對象:價值運動的全過程;③控制一詞比監督更能有力地概括‘過程的控制的含義”。這里不難看出馬克思的會計基本職能的觀點“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的總結”應與《會計法》中會計基本職能監督和反映相對應,而不是與反映和監督相對應。為此教材P4頁中的那段文字更改為:馬克思曾經將會計的基本職能概括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的總結”,簡言之,就是對經濟業務活動過程的監督和反映。教材P5頁中“核算與監督的關系”圖1-2應更改為
內容才會更為準確和嚴謹。
會計的基本職能到底是反映在前還是監督在前呢?從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來看:“‘觀念的總結就是人們對價值運動的認識,結果就會生成一系列有用的會計信息;但生成會計信息的本身并不是目的,用會計信息來有效地控制價值運動,才是目的之所在。這便是馬克思講的‘對過程的控制比‘觀念的總結更重要,故把它置于前面”?,F代經濟社會中,“‘過程的控制功能的現代含義實際上就是會計作為價值控制系統所具有的功能,而不是像傳統會計把‘過程的控制僅僅理解為對經濟活動的事后監督,而且還要加上前饋控制、日常控制和反饋控制等起到協調企業經濟活動的功能”?,F代意義上“對過程的控制”已經有部分職能開始轉化為制定或執行經濟政策、計劃、制度、標準、規范等行政管理職能,從會計的職能中分離出去了一部份,會計肩負著為經濟管理服務的功能。基本職能中會計反映職能比會計監督職能更重要,會計基本職能中會計反映應在監督之前。
二、注意教材中內容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
教材P36頁圖表3-3會計科目和賬戶的聯系與區別中有句話的表述是:“會計科目是國家通過制定企業會計準則而統一規定的”。熟悉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人都知道,會計準則規范的內容主要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進行“定性”的規定,在準則中常看到:該項收入(或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至于記錄到哪個科目,則由會計人員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自己去判斷。會計制度是對某一類企業或全部企業的各類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具體規定,而會計準則是對某一類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加以規定會計制度包括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還包括會計法律法規。我國既有會計制度又有會計準則,容易造成概念和內容上的混同。為此,教材中應更改為“會計科目是國家通過制定企業會計制度而統一規定的”更為貼切,防止謬誤流傳。
教材P99頁【例1】是紅字沖銷法更正錯賬中的第一種方法。在范例講授中第一步填寫“表5-20紅字記賬憑證”,除“摘要”外筆者亦是認同,其“摘要”應表述為:“注銷2010年12月31日轉字第092號憑證”比教材中“注銷092號憑證”的表述更準確嚴謹,防止他人更改,也更與客觀現實相吻合。字樣更好。在將此紅字記賬憑證簡化為會計分錄時,教材是這樣表述的(用 ,代表紅字):
這與會計實務相差甚遠,因為會計分錄是記賬憑證的簡化,會計分錄中的應借貸的方向符號在記賬憑證中已經固化在紙上,其字體顏色無法更改,筆者認為應表述為:
借:在途物資 1000
貸:其它應收款——李華 1000
更符合實際和實踐的需要。第二步,教材P100頁填寫“表5-21藍字記賬憑證”中的“摘要”為:“報銷差旅費”。按教材要求和會計規范,會計記錄應保持經濟活動記錄過程的原貌,其摘要內容應表述為“訂正2010年12月31日轉字第092號憑證”。這樣,才能將教材中的理論性的要求與操作的具體實務統一。
三、注意教材中專業技能的規范性與操作的示范性統一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結余額規定:“…沒有余額的帳戶,應當在‘借或貸等欄內寫‘平字,并在余額欄內用‘Q表示”。而在教材P89頁中所描述的賬簿登記規則描述為:“…沒有余額的帳戶,在‘借或貸等欄內寫‘平字,并在余額欄內的元位用‘Q(倒立著的)表示”。這個“Q”書寫方法完全與基礎會計工作規范不同。而在教材P105頁表5-26結賬方法、教材第八章會計核算程序的登賬結賬操作中,如:表8-8、表8-10、表8-11…等42處,沒有余額時,在代表余額性的“借或貸”欄都不是用“Q”也不是“倒立Q”表示,而是用“0”表示的。這與賬簿的登記規則完全不符,使《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與會計實務操作“兩張皮”,沒有給學生進行會計操作規范性的示范,為此,教材應在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的示范性與專業技術規定的規范性前后一致,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參考文獻:
[1]《基礎會計》第四版(會計專業),主編,張玉森,陳偉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2]《“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之哲學辨析》,喬元芳.1991年4月《廣西會計》.
[3]《“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新認識》,楊金觀. 1988年4月《會計之友》.
作者簡介:
熊國明(1963-)男,漢族,本科,四川巴中人,講師,研究方向:財經專業課的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