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當前素質教育的浪潮,人才的培養方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不僅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更加強調全面發展、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小學語文教育作為育人的重要一個環節,在學生的成長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就從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入手,簡要論述下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53-02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其中不僅僅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以文化為代表的軟實力的競爭占據了日益重要的位置,而語言作為文化的傳承的重要部分,其地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其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學方法的優劣都會影響到學生能否真正的感受到語言之美,能否更好的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
相關資料顯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以發展性教育教學目標為引領,尊重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實現學生的真正發展的教學”。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發展要求,其教學方法落后,效率低下的效果也常常為人所詬病,鑒于小學語文的重要地位,我們有必要深入探索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整個語文學界的教學水平。
二、緊跟時代潮流 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從過去不被重視,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育界人士強調其重要地位,認為其對于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影響。
(一)以學生為主體 開放式教學
“以學生為主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也是傳統教學中最常被忽略的一點,教師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以自己講解課文內容,學生聽為主的模式,教師的講解通常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則在認真聽講或埋頭做筆記。現在則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從中發現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地方,發現學生思想中的亮點,老師在聽取學生的想法后也能有所啟發,因為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刻板性和思維慣向,缺少了一定的靈活和多元化,學生跳躍的思維正好彌補了這一點。
“開放式教學”首先強調對學生評價的開放,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思考無盡的可能性,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俗話說“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過去教學過于強調答案的標準性,凡是與大綱給出來不同的見解和答案一律被視為錯的,無形中就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拓展性。開放式教學使得整個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師生間良性互動頻繁,彼此之間都有了一定的收獲和新的認識。
(二)強調鼓勵性教學 讓學生在“玩”中學
現代教學中強調鼓勵性教學,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及時給予肯定。打破過去以成績論優生差生的單一標準,以多元化的標準去衡量,少用批評性、命令性話語,多肯定和鼓勵學生。如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面對不甚如人意的答案也不要皺眉或露出不耐煩等情緒,而是要耐心的啟發引導學生,對學生創新的想法及時進行口頭表揚,多用“很好”“說得很棒”等積極性詞匯,減少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的緊迫感和拘束感,讓學生樂于并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有效注意時間較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輸知識,應主要以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為主。如果教師自己從頭講到尾,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出現走神或者厭倦的情緒。這就要求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游戲中學習,從運動中學習。如角色扮演,分別讓孩子們扮演課本中的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或者排練成小短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孩子們在看似“玩”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高年級的則要指導其領路文學的美,使其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并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勇敢表達出來。減少束縛,給予其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將知識與生活完美結合,促進其健康、陽光的成長。
(三)擅用多媒體教學 活躍課堂氣氛
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最高,視聽并用的理解記憶率,遠遠大于光看,光聽的記憶率”。而多媒體教學則剛好滿足了此條件,給教學帶來活力。多媒體教學設計是現代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不同于過去一個老師,一本教材就能傳授知識的時代,現代教學要求形象性、生動性和帶入性,強調學生的體驗為主,如果能給予其視覺、聽覺等多方位的刺激,勢必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尤其語文教學過程,可通過適當的視頻和音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比較靈活,老師可根據具體授課內容安排視聽材料。如在講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燕子》時,老師可在課程開始前播放一段兒童歌曲《小燕子》的旋律,并讓會唱的同學跟著一起唱,由于大家都對這首歌非常熟悉,很容易的就能調動起同學們的興趣。之后,老師可順勢提問“同學們喜歡小燕子嗎?你們眼中的燕子又是什么樣的呢?”因為有了之前的互動,同學們會熱情的講述自己看到的燕子是什么樣子的,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大家都有了對燕子的基本認識,老師則要進行相應的總結,例如“剛剛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眼中的燕子,那么著名作家鄭振鐸眼中的小燕子又是什么樣子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程學習。”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聽課時也會格外認真。
參考文獻:
[1]楊寶舉.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2).121-122
[2]潘晶.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09).82
[3]高蔚峰.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策略[J].學周刊.2011(02).66
作者簡介:
馬寶強,(1973-),男,漢族,甘肅省成縣人,本科,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