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肖靜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法被逐漸引進課堂,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許多應被重視的問題,一些老師往往過分重視形式,而缺乏對小組合作法的實質的理解,導致小組合作法往往流于形式。本文將從高中政治的視角出發,通過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法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其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高中政治中的研究與應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法 高中政治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75-02
人教版教學改革提出了教學的新方向,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以指導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正是為適應這一教學改革目標而提出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情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的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老師往往過分重視形式,而缺乏對小組合作法的實質的理解,導致小組合作法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本文將關注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以期優化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政治中的應用。
1.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存在的問題
1.1以小組討論為主,缺乏實質性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中,許多教師更多的是將其當作一種教學形式加以應用,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教學思想體現在課堂中,這是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法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許多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時,往往是簡單的小組討論,然后進行發言和教師評講,這種學習方法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并不能通過淺顯的談論理解問題的實質,僅僅是學生距離上的靠近并不能促進學生認知的改變,應該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一種主動學習的精神,從而形成有效的合作學習。
1.2小組合作過程混亂,缺乏實效性
觀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教師們會發現大多數的課堂呈現一片混亂的局面,有的組學生置身事外,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課;有的組討論的意興闌珊,討論的話題卻是與課堂無關的內容;有的組卻因為誰發言而爭吵不已。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忽視,對學生職責的分工不明,就導致了許多學生的搭便車行為。完整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應該關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結果的反饋,還應該關注教學過程的引導,讓學生真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認知的進步,體會合作學習的精神。
1.3教師引導不足,缺乏準確的教師定位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往往是填鴨式的教學角色,這種角色在課改中成為改革的重點,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中,許多教師往往推翻過去的定位,將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無論是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還是學生的提問回答過程中,教師都任其發揮,缺乏及時的點播與指導,這種定位實際是不正確的,教師的指導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法中的重要環節。
1.4評價機制不公,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
評價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法中的重要環節,在高中政治的課堂中,教師往往是“目標取向評價”,通過對各小組的成果給出一個團體分數來完成課堂小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單一,還缺乏公平性,忽略了小組成員的主動性和貢獻性,更忽視了小組的學習過程,也會打擊學生參與小組學習的積極性。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根本的轉變教學思想,依舊受傳統教學評價的影響,沒有建立起與小組合作學習相適應的評價機制。
2.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高中政治中的優化策略
2.1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安排教學活動
科學的教學活動是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僅停留在小組討論層面的根本保障,也是保證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在每一堂課前,教師應該明確相關教學目標,寫好教案,并在教案中充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思想,安排好適當的小組合作的課題或活動,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前布置小組任務,讓學生帶著疑問和任務進課堂,這樣就可以減少直接在課堂上進行問題引述而帶來的混亂,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避免了小組合作學習陷入“小組討論”的誤區。
2.2進行合理分組,明確各人責任
進行合理分組奠定了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避免教學過程陷入混亂的重要方法,科學的分組既要尊重學生的意愿,也要考慮到小組成員的能力搭配,一般地,實行異志性分組更能激發學生進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因而,在高中政治課堂上進行分組時,應該在考慮所有同學的學習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小組的分配,各組以四到六人較為合適;其次在每個小組內部進行責任分工,明確小組內部各個成員的指責,避免搭便車行為的出現。
2.3教師注意引導,推動小組合作的進行
教師的引導是小組合作學習關鍵,教師適當的點撥有利于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也有利于把握整個課堂教學的方向,避免課堂陷入無序化狀態。在高中政治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是“甩手掌柜”,而應該在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的同時,隨時觀察小組的學習情況,并適時適當地進行相關的引導,及時和學生一起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產生的瓶頸,還可以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鼓勵表現優秀的小組或個人,進而推動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
2.4建立發展性的評價機制,多樣化反饋學習效果
建立發展性的評價機制直接關系到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及時反饋高中政治學習的效果。實踐表明,積極的評價能通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來提高學生學習相關學科的興趣。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應該建立起配套的多樣化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發展性的評價,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自評和小組他評來對小組活動的表現進行打分,另一方面教師對各個小組以及小組內各個成員的表現進行打分,避免教師成為唯一的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 Dee Dickinson著,王成全譯,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9月
[2] 文濤,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2期
[3] 許曉川、盧紅,從傳統學習到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1期
[4]寧發進,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鄧忠娥,高中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