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雷
摘 要:為追求英語教學實效,教師務必從學生學習興趣、知識背景及認知水平出發,以任務型教學為憑借,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有效落實“三維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教師應改革英語教學方式與方法,改進教學行為。同時,為追求英語教學實效,教師要探索育才途徑,從學生學習興趣、知識背景及認知水平出發,以任務型教學為憑借,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有效落實“三維目標”,以促進學生成才。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是《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覺求知的習慣,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品質。“自主”而非“他主”,其內涵包括獨立和主動,是“我要學”,而非“要我學”。自主學習要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就無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做的任務卻被教師包辦代替。如一位教師執教“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課中的Grammar部分,上課伊始,教師在沒有創設教學情境的情況下,單刀直入地安排學生完成一些練習;然后,教師按次序跟學生對答案;接著,再讓學生做一些鞏固性練習,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其實,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分析、判斷、歸納、總結,探求答案,解除疑惑。自主學習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這一學習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點與幫助,如果缺失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有效監督,自主學習就會流于形式,偏離目標,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進行一些必要的點撥和說明;同時,應根據教學目標布置一些任務,提出一定的要求,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
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沃土。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對某個單詞或句子的意思不理解時,教師應沉住氣,耐心地予以引導,而不是急于將答案告訴學生。教師不能心中老是想著趕教學進度,而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猜測和思考一些單詞及句子的含義。教師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權利還給學生,大可不必事必躬親。
二、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它是指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合作意識。特別是在英語課堂上,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英語口頭操練,就更需要小組合作來完成。小組合作能展示各成員掌握并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檢測學習效果,張揚學生個性。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以任務型教學為依托,大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拘泥于預設的教學過程,擔心合作學習會影響教學進度就淡化了合作學習意識,并為了較快地完成知識的“灌輸”而讓教學內容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如小組合作辦英語手抄報、制作英語賀卡、舉行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能讓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有用武之地,進而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情感。
三、開展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探究性學習活動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將探究性學習理念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還要借助探究活動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創造條件;教師要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和交際情景,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大膽質疑,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如筆者執教“In the park”一課中的內容,在Pre-task preparation這一環節設置的任務是:①Talking about parks;②Talking about a playground.針對第①個任務,在師生對話之后,筆者出示幾個問題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①Which park do you like?Why?②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ark?③What can you do in the park?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很多答案,如I like Beihai Park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lowers in it./I like the Summer Palace because I can go boating on the water and I am very excited.針對第②個任務,筆者呈現PowerPoint課件中的一張公園的圖片,請全體學生邊看邊根據圖的內容進行描述。筆者適當提些問題以啟發學生說出更多的句子,并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引導學生把學過的語言充分運用起來,盤活了學生所掌握的知識。
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有效的引導,但要把握好一個“度”字,從時間和頻率上不能介入過多、指導過度,也不能完全放手、聽之任之或讓學生感到無助,而要做到適時、適度、恰到好處。同時,教師作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引導者,要充分了解學情,何時介入、何時“放手”,要做到了然于胸。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不懈地踐行新課程理念,給予學生充裕的時空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平臺,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不斷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從而為其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艾敏.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成才之路,
2012(2).
(江蘇省邳州市岔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