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松平
摘 要:小學生閱讀需要創新,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也需要創新。小學低年級學生有能力去創新閱讀是有目共睹的,其關鍵是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施以一定的策略,去形成低年級學生創新閱讀的活力。
關鍵詞:低段學生;閱讀創新;實施策略
在教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時,我似乎和廣大同行一樣,總有這樣的潛意識,低年級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沒有什么能夠驚動四座的創造性閱讀感悟,如果讓他們去進行創新性閱讀感悟,恐怕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但從一些教學案例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創新閱讀也是有興趣和能力的,只要我們去科學地處理和安排,就能做好低年級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創新人才。
一、形成學生的創造性閱讀需要學生去多形式地讀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無論怎樣的感悟乃至于創新性的感悟,讀應當永遠是其基礎。我們可以完全這樣去說,課堂上解決了我們低年級學生多形式讀的問題,那學生是能夠得到創新閱讀感悟能力的提高和發展的。如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首詩歌,就是要讓低年級學生能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能逐步建立起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意識,在一定意義上體會到親近自然的愉快。教學中,我試著讓學生靜心聆聽配樂朗讀,孩子們雖然小,但那樂曲聲似乎也讓他們進入了朦朦朧朧的藝術境界,似乎也讓他們看到“我”想變成大大荷葉的美好愿望。繼而我又讓學生去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他們讀得十分賣勁兒,把自己看作是“雨滴”“小魚”“蝴蝶”“蟈蟈”……他們也似乎感到自己就變成了荷葉,充滿著無限的快樂。我還讓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對讀。學生們就像在對唱著山歌那樣無限地投入著,這也為他們后來的遷移訓練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最后指名讀,讓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他們都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評價呢!教學中我似乎看到了小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過程,也就是所有學生都能獲以創新閱讀能力和素養的提高。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真正意義上的感悟,在課即將結束時,我讓他們進行遷移訓練,“夏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你想變成什么?又怎么樣呢?”孩子們先是悄悄地告訴周圍的小伙伴,然后是趾高氣揚地告訴全班同學,雖然老師就站在身旁,他們也似乎是旁若無人,因為他們道出了自己的真正而又略有創新意義的感悟。
二、形成學生的創造性閱讀需要學生去多方面地感受
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比較貧乏的,閱讀方面的感受以及感悟也比較缺乏,應當說這是低年級學生創新閱讀感悟的最大攔路虎。如果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去比較切實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創新閱讀肯定是形成不了比較理想的局面。平時的課堂教學我們許多同行雖然也在做著讓孩子去閱讀抑或是創新性的閱讀感悟,但又往往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目的。剖析其原因,我以為是小學生的閱讀感悟未曾能夠讓其成為真正的主人,致使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做著亦步亦趨的“創新閱讀”,殊不知學生在亦步亦趨地走著,雖然是十分的安全,但他們永遠是飛不高而且也是跳不遠的。所以,在低年級學生的創新閱讀中,我嘗試著讓學生去圍繞文本內容進行多方面的閱讀感悟,同時也嘗試著讓他們去進行著自己意向性的閱讀感悟。因為我們比較有意義地發現,低年級的閱讀文本雖然大多篇幅比較短小,但既有四季風光的描寫,也有學生多彩生活的呈現;既能讓學生從文本中知道真善美,也能讓學生知道假惡丑;更有意思的是低年級學生業已開始涉獵到一定的相關人物杰出的思想品質;更有可能的是低年級課本中也開始有了借物喻人的傳神作品,雖然還不是那么明顯,但所描寫的則是我們所要弘揚的相關意義上的民族傳統。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學生為什么要去變成大大的荷葉?我們又為什么要做“我也要變成大大的荷葉”的遷移訓練,這就不僅僅是語言訓練的問題了,隨之而起到理想目的的是一種真實意義上的啟迪。
三、形成學生的創造性閱讀需要學生去多渠道地悟
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提綱中這樣闡述過理想的智育:“理想的智育,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先生獨到的見解給我們以極深刻的啟迪意義。小學低年級的創造性閱讀也完全必須促使學生走向智慧,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創造性的走向智慧則必須賴于其感悟的渠道開闊。有學者曾對閱讀教學做了一定層面上的剖析,即閱讀教學應當含有三大層面:表層意義上的閱讀、內層意義上的閱讀、深沉意義上的閱讀。如此意義上的表述,對于我們低年級學生的創新閱讀來說也必須去循著這樣的路徑由淺入深地走,從這個意義上講,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也不能光讓學生去讀、去背、去抄、去寫,讀背抄寫的學生“氣喘吁吁”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所以,在平時的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堅持讓學生能夠自主而又創新地解決由淺入深的閱讀問題,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必須是由易到難的。平時學生的閱讀,對文本堅持讓學生以自己的思想、經驗、積累去進行屬于自己的感悟,尤其注意對學生類似這樣的現象進行大加贊賞——“冰雪融化后是春天”。同時,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開始建立一定意義上的智力品質,多讓學生去觀察、去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總之,我們要多讓小學低年級學生也開始進行一些非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讓他們去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產生靈感,提高創造水準和能力,從而為他們成為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玲玲.創造力理論與科技創造力[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
1998.
[2]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栟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