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 要:合作化學習是課程改革過程中竭力呼吁的學習方式,是提升學生團隊意識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合作學習;合作探討;合作練習;合作評價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直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標準》也一直強調呼吁: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當下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化地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彼此幫助、相互合作,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氣氛中相互交流合作,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一、在探討過程中合作,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踐行合作學習,配備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小組應該以4人到6人為最佳。教師在搭配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各個層次的學生組合,統籌考量學生的性別、能力、個性等多維角度,從而為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彼此融通創設較為合理的基礎保障。
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僅要發揮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要發揮學生所在小組的主動性,讓每個人都能在小組中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因此,當學生擁有大量的學習素材但還沒有形成較好的結論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主體悟和思考的過程中進行感性的抽象概括,從而在小組交流中表達自己,并在聆聽中反思自我、調整自我。
例如在教學“初步認識乘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并在適當的基礎上探討:幾個相同的數字相加用什么方法較為簡便。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自我思考、發表見解、聆聽思考、反思調整的過程,最終得出了小組的統一結論:運用乘法算式無論在書寫、朗讀還是在計算中都得到了有效簡化。就此,教師也就順勢提出了乘法的意義。
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了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并要求小組內的成員都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為小組合作探究奠定基礎,充分發揮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績。
二、在練習過程中合作,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化的學習不僅僅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課堂練習也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的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恒的追求和主題。而運用小組合作具有開放性練習,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而這一教學內容,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實現自主合作效益的提升。
在學習過程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之間就會存在不同的差異。同樣的學習內容有的學生早已了解,而有的學生則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在這一教學契機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彼此分享,從而加深認知,形成了解,在共同啟發中有效發展。
學生的力量不可小覷,而集體的力量更加無法忽視。當每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個體本著認真嚴謹的風格進行探究時,學生的認知能力也就會擁有較大能力的迸發,也就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模式。
三、在評價過程中合作,充分歷練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俗話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思維的跑馬場。學習數學的核心價值就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而言,具有強烈的思維批判力是學生思維認知能力的核心。思維的批判性主要表現在學生能夠從司空見慣的數學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質疑,特別是在所謂權威和正確答案面前,能夠表現出不盲從的心理。
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之間最大的障礙就是始終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能聽從別人的意見。在教師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聆聽同學的發言,并能夠從其他人的發言中表達自己,歷練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夠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反思過程,從而強化自身的批判性。
例如在教學25×104時,大多數同學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
也有同學利用乘法結合律進行計算:原式=25×(4×26)=
25×4×26=2600。
而這兩種計算方法效果如何,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就表現出了這樣幾種想法:前面一種算法,較為接近學生的認知思維程度,學生理解起來較為簡單,但在計算上顯得較為復雜;還有一種想法認為,后面一種算法并不容易看出來,但如果學生能夠敏銳地拆分開來,就會迎來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效果。
在這一思維歷程中,學生不僅得到了汲取的滿足,更在兩種計算方式的比較中得到了批判性思維的歷練,促進了學生思維力度的提升。
合作化學習是一種體現自主協調能力以及優勢互補的學習形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掌握學生合作的發展程度。而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彰顯出其應有的學習效果。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錦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