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
摘 要 從古至今,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以及不同自然環境體之間的和諧,都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被關注的重點。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應運而生,不僅涵蓋了豐富且富有哲理與現實可行性的生態建設思想,也成為當今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更為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明了道路與方向。本文將通過論證馬克思生態思想中契合當今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思想,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可行性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 和諧社會 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Ecological Studies of Marxist Ideology in Harmonious Society Perspective
HUANG Shi
(CPC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From ancient times, harmonious harmony,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body in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r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ism came into being, not only covers the rich and the rich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ecological thinking,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of today's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build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the road and direction. This article will demonstrate thought fit today's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mad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feasibility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思想內涵
1.1 人與自然間的相互制衡及其內涵
任何思想與觀念都會有其歷史局限性,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但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內核卻能夠成為當今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并擁有其中國化的與時俱進的特性。其思想觀念中的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都是基于辯證法與唯物論等核心理念的。因此中國和諧社會建設遵循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因此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關于對人與自然的闡述,有助于解決當前嚴峻的人類需求旺盛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人類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以及破壞與自然本身調節能力有限性等等之間的問題,從而能夠在現實意義上促進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
馬克思恩格斯理論從本質上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應當是人與自然同處在同一有機體當中,因此最和諧的狀態呈現應當是人與自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有機的結合與統一。當然,人與自然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制衡關系,因此,就要求人類不能只為了自身的發展與利益而對自然社會進行瘋狂的破壞,那最終最大的危機不僅是自然的危機,更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危機。
1.2 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
在社會發展與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了人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隨之衍生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人要利用、改造或者改變自然,以及使自然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可能,這一切都是基于人類社會這一特殊環境為支撐才有可能進行的活動。因此,筆者在上文中所提及的關于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處理必須要以人與社會和諧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所描述與憧憬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皆同一的真正和諧狀態。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體系當中,具有完全社會性質的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建立與完成,在實際的運行過程當中,必然對人與自然這對基本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前者關系若能處理好,必然能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社會關系當中的人類之間的團結與和諧,才能為其進一步有效與自然界當中的惡劣環境與不利因素作斗爭,從而更加促進自然社會與人類社會的發展。
1.3 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闡述,我們可以深刻理解為其實所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一系列關乎生存大計的問題,比如環境破壞、資源枯竭、生態威脅等等,都是設計到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處理。只有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人類才會真正審視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全新模式,同時也能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徹落實,在控制需求的同時探索和諧的尺度。
1.4 關于物質真正價值發揮的理念
在當代社會,資源的循環利用已經成為進行資源進一步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手段。而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認為,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就為我們當今社會進行多次循環可持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當然這并不是中國的獨創,而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本身就蘊含著循環利用的深刻內涵。
2 和諧社會視閾下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當代中國發展的啟示
2.1 轉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對當前產業就夠進行升級與優化
在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當中,人在改造與利用自然的過程當中存在著諸多不當才帶來人與自然之間的嚴峻關系,而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要的任務就是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轉變當前以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的社會生產,轉而進行勞動分工細化以及利用科學技術手段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我們目前產業當中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等產業都需要進行很大的調整,向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等集成產業轉變。而落實到我國的國情,則需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升級與優化,逐步取代掉原先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破壞與污染嚴重的企業,在以農業為基礎的三次產業當中,進行合理優化,建設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二、三次產業比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動力與源泉。
2.2 倡導綠色消費,進行資源循環利用
正如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所指出的,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需要改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原本根深蒂固的觀念,加強環保宣傳,使人類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綠色消費的理念。對人民大眾進行環保方面的宣傳教育,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中的真理來源是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人們顛覆傳統觀念中認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理念,而應該重新認識到自然資源不僅屬于當代人類,更關系到后代的發展。這不僅僅是環保理念,更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當中多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設。
2.3 改善生態環保法律體系不健全的現狀,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當前,之所以還存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的現象,主要的客觀原因在于我國當前關于環保方面的法律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使得這些人針對法律的漏洞,有了可乘之機。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僅是經濟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也應該是法律政治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而法律作為客觀的具有效用的監督體系,應加大罰款力度、保障居民相關訴訟權、加大執法力度,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 結語
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我國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需要在理解運用相關思想理念時,結合當前中國的社會實際,從而使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變得更加順暢,也能夠真正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指導。
參考文獻
[1] 溫曉春.生態社會主義或野蠻——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政治與倫理愿景[J].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8).
[2] 常茜.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4).
[3] 徐民華,劉希剛.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與中國生態制度建設[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5).
[4] 張渝政.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