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龍
【摘要】近年品牌零售商食品安全在我國頻發,本文嘗試運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來研究面對消費者和工商部門的壓力情形下,零售商提高對供應商的產品抽檢率后,供應商生產工藝的變化、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水平的變化。為研究食品供應鏈中的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關鍵詞】系統動力學 食品安全 供應鏈
一、引言
近年來,國內外諸多品牌零售商在我國爆發食品安全事件。據IBM2009年的調查顯示,84%的中國消費者聲稱在過去兩年里自己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提高,并且對59%的零售商表示不信任,因此零售商有動力提高食品的安全水平。面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售商并非無所作為。家樂福已經對全國門店的部分商品采取二維碼追溯,并建立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因此,分析零售商在食品檢測環節的作為,及其對供應商生產工藝改進的影響,進而對供應商、零售商利潤水平的影響將有助于零售商在提高其食品安全水平時更好地進行決策。
系統動力學是系統科學理論與計算機仿真緊密結合、研究系統反饋結構與行為的一門科學,是系統科學與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系統動力學的核心思想在于運用系統思考的觀點,明確所研究的問題的系統邊界,以因果回饋圖來描述系統中元素之間的聯系,并建立量化模型[1]~[3]。
二、相關文獻綜述
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張云華、孔祥智[4]等分析了食品供應鏈主體的行為選擇。樊丹[5]分析了食品供應鏈中農戶、食品加工企業、零售商、消費者彼此之間的博弈關系及其影響。費威[6]分析了零售商和生產商同時決定利潤水平的情形下,各自最優的努力水平。Narrod,C.等[7]和Perry,J.等[8]從食品供應鏈中不同主體的協作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現有研究對零售商保證食品安全的作為的研究卻有所欠缺。在我國,當零售商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工商部門只是對零售商進行處罰,一般并不向上追溯,因此零售商有激勵通過建立可追溯系統,提高抽檢率等方式來確保所銷售食品的安全水平。
三、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仿真模型建立
零售商從上游供應商處采購食品,其抽檢率和抽檢標準影響著其銷售的食品的安全水平,在某個時間點處,零售商提高抽檢率后,零售商將拒絕供應商提供的食品,那么供應商將改進其生產工藝,提高設備的安全食品生產能力,經過延遲后,供應商的食品安全率得到提高,能夠通過零售商高的抽檢率。之后,供應商提高食品安全率后,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水平也將繼續提高。
明確了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的動力機制后,運用ithink軟件畫出模型的系統流程圖。
四、仿真分析
面對工商部門處罰,以及消費者對零售商信任度的下降,在第10個月時,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檢率,那么在供應商0.6的食品安全率情形下,供應商提供的食品不安全數不能滿足零售商的標準,零售商將拒絕接受供應商提供的食品,代表了零售商的抽檢率變化和接收食品的變化趨勢。
供應商生產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絕后,供應商改進生產設備的水平,另外供應商生產設備的改進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生產設備水平的增加,食品安全率自然也提高,代表了供應商生產設備水平的變化情況。
隨著供應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在零售商0.2的食品抽檢率的水平下,當供應商的食品安全率達到0.85時,供應商的食品將滿足零售商的標準,此時供應商和零售商的交易也將再次進行,代表了隨著供應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零商接受食品的變化情況。
最后,將零售商的食品抽檢率、供應商的生產設備水平、供應商的食品安全率、零售商接受的食品以及零售商和供應商的收入情況納入一個趨勢圖中,可以同時觀察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檢率后,各個相關因素的變化趨勢,增加了供應商和零售商的收入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由于零售商提高了食品的抽檢率后,供應商提高的食品不符合其標準,因此中止了與供應商的合作,零售商的收入也有一段零增長的時間,當供應商提供的食品符合其抽檢標準后,零售商的收入也再次開始增加。可以看出,供應商提供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絕后,供應商在提高生產設備水平的同時,食品生產并沒有停止,因此,其收入有一個下降的時段,供應商生產的食品滿足零售商的抽檢標準后,其收入也開始增加。
五、結論
本文利用系統動力學軟件,對供應商食品生產、食品銷售再到食品原材料購買,然后重新開始食品生產這個循環過程以及零售商提高對供應商提供的食品抽檢率后,進而引起供應商改進生產設備、提高食品安全率這幾個環節進行了仿真,模型結果基本吻合預期設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零售商提高其所銷售食品的安全水平的策略選擇提供支持。
由于實踐經驗的限制,在模型的設定上還存在欠缺,而且模型的建立僅涉及供應商和零售商兩個因素,然而消費者和政府的影響并沒有涵蓋在內,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嘗試在模型建立中增加一些其他變量,使得模型更加貼近實際。
參考文獻
[1]鐘永光,賈曉菁,錢穎等.《系統動力學》[M].科學出版社,2013年.
[2]Forrester,J.W.Industrial dynamics[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61.
[3]屠益民,張良政,吳定芳.《系統動力學理論與應用》[M].智勝文化,2010.
[4]張云華,孔祥智,楊曉艷,羅丹.食品供給鏈中質量安全問題的博弈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5(11):23-26.
[5]樊丹.供應鏈環境下食品安全問題的博弈分析及激勵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
[6]費威.零售商和生產商的食品安全努力水平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06-115.
[7]Narrod,C.,Roy,D.and Okello,J.,et al.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high value fruit and vegetable supply chains[J].Food Policy,2009,34(1):8-15.
[8]Perry,J.,Ahearn,M.,Banker,D.,et al.Contracts,markets,and prices: Organizing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M].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