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銥萍
【摘要】大學本科是學生奠定基本專業知識的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鋼琴學生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技巧、理解演奏曲目所要表現的思想、風格,取得演奏的基本效果,是本科教學的目的。本文分三個方面講述鋼琴習琴者應具備哪些能力與素養,一是掌握鋼琴的各類演奏基本技巧,二是培養學生準確地表現作曲家作品的思想和風格,三是進一步提高個人的音樂修養,能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融入到演奏中去。
【關鍵詞】教學;演奏;技巧;修養
![]()
緒論
音樂是我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主要形式,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專業音樂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學習鋼琴。為了提高鋼琴教學的質量,進一步提高鋼琴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使演奏的樂曲能充分體現作曲家的思想及風格,讓人們聽了能感受到音樂的震撼。本文選取具備了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和知識的大學本科鋼琴專業的學生為教學對象,從三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鋼琴學生的能力與素養進行探討。
一、掌握和運用演奏技巧
演奏技巧是鋼琴演奏者為了達到表現音樂的目的所使用的一種手段,是音樂表現的前提條件,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相互依存,二者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手指的彈奏技巧支持著鋼琴音樂的表現,通過手指靈活的彈奏才能彈出悅耳的鋼琴音色,所以手指技巧是基礎,手指技巧的靈活是通過彈奏者下苦功練習得來的。
(一)手指快速演奏的能力
演奏要靠手指的活動,而快速在鋼琴演奏中至關重要。演奏技巧訓練,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機能,同時讓大腦能加以完善的控制,這些都是需要通過練習的量來積累達到的。在速度上,訓練時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通過手指的支撐訓練、手指的獨立訓練、手指的控制訓練來提高。
對于力度來說,和體育運動中的耐力一樣,人體肌肉持續運動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方法可以用普遍的強奏來增加肌肉的承受能力,提高肌肉活動量水準;有意識增加跑動反復的次數,在手感到一定疲勞時鍛煉堅持的能力,增強手指耐力;有意識在慢速、中慢速或中速練習時適當地加大手指的動作幅度,用增加力量負荷的承受能力來加強耐力;用輕柔的連奏方法練習,克服不正常的力量耗損。
清晰度,即快亦清楚,德國鋼琴教育家奇格勒稱其為具有”核”的聲音,按通常的說法叫做“顆粒性”,提高快速跑動聲音的顆粒性主要是提高手指養成對非連奏觸鍵的指觸感,保持指尖有堅強牢靠的準備姿勢。其次是提高擊鍵清晰明確的點,使聲音具有集中的音核。
(二)如何練習新曲
1.分手練習
鋼琴的彈奏是由雙手的相互協調與配合共同完成的,在彈奏過程中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以單手的良好彈奏作為保證。分手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大腦的負擔,使精力更加集中,便于對每一只手的彈奏進行仔細的檢查,能把音樂的各個細節都做到符合要求,使聲音聽起來更清楚細膩,為雙手合練打好基礎。所以,我們拿到一個新的音樂作品時,一定要先進行分手練習,即使在彈奏熟練之后,仍需要時常使用分手練習這一方法,有分有合、分合交替才能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2.分聲部練習
在鋼琴練習過程中,應當養成把各個聲部和層次區分開來練習的習慣,這種練習方法在練習復調音樂作品中尤為重要。在進行分聲部練習時,首先是需要正確地找到織體中的各個聲部,然后分析每個聲部的旋律線條如何進行。在練習過程中,先練樂曲的某一聲部,當這一聲部練習熟練后,就可以改練另一聲部。當每個聲部都練習得準確無誤了,就可以將各個聲部合在一起進行完整的練習了。對于聲部較多的樂曲,必須對每一個聲部進行單獨的訓練,使每個隱伏的旋律完美地演奏出來,達到多個聲部層次清晰,使恰當的音色、清晰的和聲進行與旋律聲部默契地配合。
3.難點練習
任何一首樂曲在練習中都會存在一個甚至幾個技術問題,這些地方往往是練習時的難點和重點。遇到難點,應努力克服,盡量解決,這就需要我們將難點部分抽出來進行單獨、反復的練習,只有這樣,困難才會迎刃而解。
二、加深理解樂曲
樂譜是音樂的書面語言,里面包含了作曲家濃厚的創作靈感、心靈期待、理想追求以及音樂風格。我們要完成一部鋼琴作品,讀譜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通過對樂譜的研讀,可以窺探出作曲家內心的奧秘,把握作曲家的音樂脈搏,讓演奏更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一)正確讀譜
對鋼琴音樂正確表現的前提是對樂譜的標示、記號的認識熟悉,這其中包含了力度記號、速度記號、音符和休止符,以及句法、節拍、表情術語、調性變化等等許多相關的標示記號內容。這些標記都直接影響對樂曲的理解、表現和對樂曲風格的處理。
樂譜上的音樂術語直接關系整個作品的風格把握,決定了樂曲的情緒、表情、速度、性質。正確的讀譜,可以幫助提高音樂的思維能力以及表現能力。力度標記關系到了樂曲演奏中音樂的表現,作曲家還通過力度標記來表達音響的效果。速度變化標記直接影響樂曲的效果,彈奏出樂曲速度的變化可以很好的表達出音樂的風格形象、情感意義。因此,習琴者在彈奏之前應把樂曲的大概架構熟記于心。
(二)分析作品的音樂特性
音樂特性是指音樂內容、情緒、形象意境等所決定的音樂的局部特性和總體風格。分析作品的音樂特性是為通過把握不同音樂特征,結合自身音樂感覺把作品生動地表現出來,同時還應掌握一定演奏技巧。音樂特性是音樂的實質,是領會音樂把握音樂的基本要素,它決定我們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法、什么情感去表現音樂。所以,我們講表現音樂,首先就要把握樂曲音樂特性。有的音樂是抒情性的,聲音柔和優美;有的音樂是較活潑的,聲音明亮輕巧;有的音樂是激情類的,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力度較大、手法也較復雜。
三、加強個人音樂修養。
(一)全方位感受音樂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鋼琴習琴者應該要多注重培養用耳朵去聆聽樂曲的旋律、調性、和聲以及情感,為開闊個人的音樂視野,應多聽音樂會等一些接觸音樂的機會,同時還需要豐富歷史文化知識,多閱讀作曲家傳記以及音樂史,了解作品時代特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背景,可以從中體會作者的人生際遇、情感跌宕,開闊音樂視野,提高個人綜合能力,把一部音樂作品通過自主學習和消化,才能對音樂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體現出音樂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培養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心理的調節和支配下實現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各種活動成功的必要條件。鋼琴演奏是一門表演藝術,良好的演奏心理能幫助演奏者在任何條件下完成演奏,使音樂表現力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因此,應當注重培養習琴者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強烈的表演欲望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
結論
衡量一個鋼琴教師的成就標準不在于他教出了多少個“鋼琴技巧能手”,而在于他培養出了多少真正熱愛音樂、熱愛鋼琴藝術、能被音樂所感動又能用音樂去感動別人的演奏家。也可以說,鋼琴教育其實就是情感教育,其目的就是培養和訓練學生對音樂內容和情感的表現,使音樂表現能力與彈奏技術能力同步進行。要想提高鋼琴教學水平,使學生的演奏有“質”的飛躍,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把音樂表現力的貫徹作為教學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