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陳麗娜 苗政
【摘要】隨著高職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互動式”教學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本文就如何在教學中合理進行互動,提高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互動式”教學
![]()
高職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在高職教育的專業技能培養階段,教學是要面向具體職業的,是為學生職業服務的,即需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盎邮健苯虒W作為一種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情境,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若應用得當,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它能夠適應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水平,能夠達到學習目的要求。因此,“互動式”教學完全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規律,應該在高職教育中得到廣泛的、有效的應用。
一、“互動式”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部分教師對“互動式”教學的內涵、實質的理解還存在偏差,在應用中存在互動形式化、教條化。形式化表現在教學中注重形式上互動,把互動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認為課堂教學方法應用越多,課堂氣氛越熱鬧,說明互動的效果就越好。于是在課堂上多提問問題、多進行分組討論,使教學互動表面化,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條化表現在教師把課程標準規定的重點或難點問題,設計成程序化的互動,要求學生依照教材或教師的思維邏輯進行思考、學習,這種互動沒有關注學生的思維差異,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同樣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有效應用“互動式”教學
要想在教學中有效應用“互動式”教學,需要從高職教育的本質、學生的發展等方面去理解互動式教學的內涵?!盎邮健苯虒W是一種融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全面的、透徹的的互動。高職學生不同于普通大學生,學生學習是以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的,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發揮設計引導,組織控制的作用,靈活運用問題式、案例式、啟發式、研討式、任務式教學方法,合理運用多媒體、實物、模擬器等現代化、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立足已有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運用現代化手段收集解決問題的資料,綜合運用所掌握的信息解決問題。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四個問題。
(一)營造真實合理的情境。高職教育教學中,貼近真實工作崗位任務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打好互動教學的基礎。營造真實合理的情境首先要注意創建的情境應與學生的心里相吻合,要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讓學生感到真實、有用和自然,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思考融入到情境中去。其次,創建的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甚至需要主動進行信息檢索才能完成,引導學生敢于挑戰困難,形成自主或組成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置具有啟發性的互動問題。問題式教學方法在高職教育“互動式”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好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分析、推理和判斷。因此,教師應避免習慣性的設問,而要在營造的情境中,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緊密聯系的熱點,提出誘人思考、具有價值的問題。誘發學生深入思考,大膽設想,能夠發表獨到見解,甚至引發爭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形成獨立思考解答疑難問題的習慣。首先在問題的選擇上要考慮到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以及當時的思維狀態,讓學生能夠調動思維,愿意積極投入到問題的分析解決中去,并且讓學生有信心能夠解決問題,并且解決的問題對后續學習甚至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是有意義的。其次問題需要圍繞知識點,合理的切入,并且問題要由淺入深且相互緊密聯系,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認知規律,根據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夠快速獲取有效的知識,逐步解決問題。最后,要凝練部分綜合性較強、涉及知識面較廣、需要學生投入較多精力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節間思考或課后思考。這樣的問題可以為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利用一定的時間查找前導知識或查閱相關學科信息,鼓勵學生進行深入剖析,獨立或組成團隊分工解決問題。
(三)運用多種互動方法。除了問題式互動,案例式、研討式、任務式教學方法都可實現師生互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教學條件、學生的能力,靈活選擇互動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案例式”教學要注重案例的真實性,案例一定要真實發生,且過程要真實存在,不要讓學生是、產生懷疑,造成分神甚至質疑抵觸?!把杏懯健苯虒W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合理分組,讓每名學員都能積極投入討論中,引導每名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從回答中盡量尋找值得肯定的予以鼓勵,使學生樹立自信。“任務式”教學要注重確定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準確理解自身要完成的任務,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到角色中,讓學員體會到在未來崗位上完成任務后的滿足感。
(四)靈活應對互動中的問題。教學互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教學過程,互動中學生的思維很難把握,與可能超出教師的預定內容。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解能力,思維方式,能夠靈活應對互動中出現的突發情況。首先,當互動出現“冷場”時,要依據具體情況,從不同角度提示或降低難度,恰到好處地為學生解決問題打開突破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投入到互動中。其次,當大部分學生的思路發生偏離時,說明預設的互動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要及時、主動做出調整,可以在可控范圍內,讓學生按偏離的思路推進,得出錯誤結論,然后及時指出其錯誤的根源,并啟發學生按正確方法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反而能夠使學生加深印象。
參考文獻:
[1]李群英.論師生“雙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的良性互動[J].文教資料.2008年20期
[2]陳玉泉.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的師生互動[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