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丹
秋雨綿綿地下著,打濕了美麗的校園,也打濕了校園中勤勞的人兒。伴著朗朗的讀書聲和匆匆的腳步聲,新的一天開始了。這一天對于我的人生具有特別的意義,注定要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2014年9月10日。作為支教老師,我在陜西商南縣試馬鎮試馬初級中學度過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教師節。
今天是校園廣播開播的日子,不知被我擺弄了多少遍的設備依然安靜地躺在柜子里,而攥在手里的稿件卻早已不是嶄新的樣貌。不知兩位播音員同學看出了什么,他們不約而同地喊了聲“老師”,然后沖著我比了個“ok”的手勢。瞬間,好似周圍的空氣不再凝固,一切進行得是那么順利。
走在校園中,想著課堂上的“節日快樂”,走廊里的“老師辛苦”,廣播里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突然覺得這里的一切都不再陌生。踏進干凈整潔的教室,翻看著再熟悉不過的課本,望著臺下可愛的同學們,不禁想起我的中學時代,想起上學時的那條小路,想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想起課堂上的歡聲笑語,想起教過我的每一位老師。
如今,我也是一名老師,一名支教老師。或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從小我便對老師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當我第一次走上講臺,我便感覺到了責任之重大。而“傳道”當然是擺在第一位的。對于寄宿制學校來說,學生跟老師和同學相處的時間遠遠多于跟家長在一起的時間。而剛剛跨入中學校門的學生,又正處在叛逆的時期。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從來沒有過教書的經驗,我只是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是一名團委學生干部,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歷去感染和鼓舞我的學生,愿他們在新的人生起點上邁出堅實的每一步,唱響屬于他們的青春之歌。
所謂“授業”,即傳授學業,也就是傳授知識、文化和技能。這無疑是社會、學校、老師、學生關注的焦點,如何更好地“授業”,也成了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教書上,我是一個新人,我很慶幸我喜歡呆在學校里的感覺,也很慶幸在試馬中學里遇到了許多優秀的老師。都說現在的大學生講究“標新立異”,我也不例外。來到學校,我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去請教那些有經驗的老師如何上好第一堂課,也沒有去詢問他們教學上的一些方式方法,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結合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備課中一步步體會“授業”二字的含義。作為老師,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要找到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接受、吸收并利用這些知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而這些我都在一點一點地滲入其中。我所希望的課堂,是暢所欲言,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我所期待的目光,是充滿渴望,堅定不移,信心十足的。
再看“解惑”,即解除迷惑。要想解除學生之迷惑,老師自己首先得明白,也首先得和學生成為朋友,知道學生為什么迷惑。這是我在兩周以來的支教學習、教學中總結出的。“解惑”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困惑,它包括方方面面。只有以心換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真正解除學生們的迷惑,幫助他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一部很大很沉的詞典,而“責任”是這部詞典里最重的一頁。其實,無論什么樣的職業,都逃不過“責任”二字。責任是一種使命,責任心是驅使我們做好工作的動力。記得讀初中時,有一段時間因為身體不適,所以我常常請假。班主任老師每天都會打電話詢問我的情況,回到學校又怕我跟不上課程,還和我的父母耐心商量著我的學習。班上有好幾十名學生,人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班主任老師要照顧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的問題,甚至是非常小的事情,其實特別不容易,并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的。我的老師曾經這樣愛護過我,而今我也會像他一樣愛護我的學生。或許這就是責任帶給我的使命感。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確,“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好的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愛的力量中成長成才。
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歷練中慢慢成長起來的。我們研究生支教團有句格言: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兒。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也希望能夠成為學生眼中的好老師。
(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