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玲
摘 要:利用情境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起情感共鳴,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情感共鳴;成才
隨著歷史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像自主探究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都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提升。作為歷史課教師,要不斷嘗試和改變教學方法,整合與優化教學內容,更新與提升教育觀念。我認為情境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歷史教育是以歷史知識的教與學來實現對人的教育。通過歷史知識所包含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科學理性來提升人文素養,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歷史課程資源為依據,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既掌握歷史知識,又能認識歷史知識與我們有什么關系,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可以引起怎樣的思考和如何思考與借鑒,達到育人的目的。
歷史是過去時,與當代中學生的生活有遙遠的距離。而且,現有教材內容大多是歷史結論,缺乏生動的歷史細節,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加上眼花繚亂的娛樂文化的強烈沖擊和誘惑,學生對歷史課堂不感興趣,對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其原因,在于歷史課所講內容較多都脫離學生的生活,學生無法理解當時的歷史氛圍,也就無法體會當時的人物感受,無從認識歷史現象的深刻內涵。同時在歷史課堂上,學生總是站在歷史發展旁觀者的角度來聽、來看已有結果和已有定論的人與事。讓學生被動接受,這無法激起學生內心波瀾。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币虼?,情緒教學可讓學生在和諧有趣的學習氣氛中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可提高課堂效果,提高學生的能力。
首先,創設寬松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例如,教材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表述比較簡略,學生沒有完整的認識??梢龑W生自主探究,再現歷史事件原貌。學生可利用網絡、歷史書籍、人物傳記等,查閱整理相關歷史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可分組協作,展示成果,互相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就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他們很愿意走進歷史事件,走近歷史人物,盡可能還原歷史真實,然后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歷史事件,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該從歷史人物身上汲取什么優秀品質,從歷史事件中吸取什么經驗教訓。學生在參與中感知與思考,明白以史為鑒的道理。還有教材的內容涉及久遠的知識,可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體現歷史知識的現實意義。例如,談談我國古代宗法制對今天的影響,清明節掃墓祭祖的傳統,海外赤子的認祖歸宗,華夏一家親的觀念等,一下子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再如怎樣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話要說,要做講誠信、懂禮儀的人;要養成尊老愛幼的美德;要構建和諧人際關系;要培養社會責任感等,這樣既傳承了優良文明成果,對主流價值觀形成非常有益,又使學生以歷史這面鏡子來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棄惡揚善。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乏味,不會感到歷史遙不可及,反而會通過自己的認識、自身的感受了解歷史,借鑒歷史,啟迪人生,指導實踐,從而領悟歷史教育的真諦。
其次,運用直觀生動的材料,再現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我常用歷史事件相關的圖片,例如,八國聯軍侵華和義和團運動。常用物品,如糧票、布票、歷史遺留的古文物、古錢幣等,輔以具體講解,使歷史課堂更直觀,更生動。學生對歷史知識既有具體的表象認識,促使學生在仔細觀察、圖文聯系中深入思考,探求新知,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尊重歷史,又感知了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還有大量的影視作品、紀錄片、百家講壇、國寶檔案等等,學生能接觸的實在太多。實際教學中,大量情境材料的再現,有時結果并不理想,走形式的情況比較常見,學生看時興高采烈,看后頭腦一片空白,需要我們有針對性,仔細選用,做到史論結合,發揮材料的作用。例如,我在講抗日戰爭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時,教材只有一節,可需要展現的日本侵華罪行的歷史圖片有很多,而展現中華民族抗戰的影視材料更多。如何有效篩選使用既典型、有說服力,又不能走馬觀花,只看熱鬧的第一手材料,最好讓學生走進情境材料,用好情境材料。在播放圖片時,讓學生準備一段與圖片內容相符的旁白或解說詞,學生就會很投入,展開想象,聲情并茂地講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激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影視作品展播也如此,要先設置題目,讓學生寫觀后感,學生就會有目的地觀看,自然會有感而發,寫出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啟示。這樣,把空洞單調的教材內容變得更豐富、更生動,最重要是引起學生深入思考,打動學生的心靈,既掌握了歷史知識,又發展了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品質。
第三,充分挖掘我們周圍帶有鄉土氣息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接觸,切身體驗,去拓寬歷史視野,深化社會史觀。今天的歷史課不再只講政治史、經濟史,也講蕓蕓眾生吃穿住行的社會生活史,還有與我們生存息息相關的生態文明史。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照本宣科地講近現代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學生會覺得與我們的生活沒有什么關系,不會有興致。不如讓學生關注自家的、關注家鄉的生活變遷,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現在的學生善于交際、思維活躍,他們自然會想辦法了解情況,如查閱地方志,收集家中老照片,訪問當地的長者,了解過去,整理資料,對照當下,生活變遷的情況一目了然。學生了解前輩生活的艱苦,知道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當然,歷史課情境教學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仁者見仁,我只是想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切實可行的方法,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河南省西峽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