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金融發展漸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競爭力的核心和推進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金融發展通過技術升級、物質資本積累、人力資本積累以及自然資源開發這四個方面影響著經濟增長。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近年來,貴州省經濟雖然持續增長,但是經濟發展對金融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本文在借鑒現有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模型并用貴州省1980~2012年的數據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實證分析發現,貴州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正相關,加快貴州省金融發展對促進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然后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貴州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互為因果關系,這說明貴州省經濟發展落后一定程度上是由金融發展落后所導致,需要加快貴州省金融的發展,以促進貴州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金融發展 經濟增長 實證分析
引言
西方學者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研究主要側重于二者之間的作用方向及強度大小。古典經濟學家大多認為金融發展能促進經濟增長,熊彼特認為金融中介所提供的服務對于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希克斯發現技術革命本身不足以推動18世紀英國的長期持續增長,金融創新對工業革命的作用與技術進步同等重要。自從戈德史密斯、麥金農和肖創立金融發展理論,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金融發展既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又受到經濟增長的影響。但是麥金農和肖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經驗式的主觀判斷上,對這種關系的刻畫較為粗糙。這種缺陷在金和萊文等經濟學家的研究中得到了補充,他們把金融發展置于內生增長模型中,建立了大量結構嚴謹、邏輯縝密和論證規范的模型并且通過實證分析對理論模型的結果加以檢驗。雖然模型多種多樣,闡釋的角度也不同,但是結論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相互促進。
國內學者對于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過實證分析驗證兩者的關系。談儒勇(2000)的研究指出我國的金融中介(銀行體系)和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相當有限,存款貨幣銀行在配置國內信貸過程中相對于中央銀行的重要性和經濟增長之間有顯著的、很強的正相關關系。但是也有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殷醒民、謝潔(2001)通過實證分析指出我國股票市場在1993~1999年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本文將以少數民族地區貴州省為例,對貴州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給出有效的政策建議。
一、貴州省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現狀
自1978年以來,貴州省的經濟總量逐年都在增長,經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貴州省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6082億元,增長了132倍,年平均增速達9.89%,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本文以貴州省和全國的對比,對貴州省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本文用貸款余額/存款余額表示金融發展的效率,如圖1,菱形代表全國范圍內的貸款余額/存款余額。矩形代表貴州貸款余額/存款余額。隨時間的增加貸款余額/存款余額下降,貸款的增加速度慢與存款的增加的增加速度,同時在1990之后貴州超過了全國。
然后分析存款余額/GDP,如圖2,菱形代表全國存款余額/GDP,矩形代表貴州省存款余額/GDP,隨著時間的增加存款余額占GDP的比例不斷增加,自1978年以后全國以及貴州省都在不斷增加。自2006~2010有所下降,這與全國整體范圍相的經濟趨勢吻合。整體的增長率在不斷增加。
最后分析貸款總額/GDP,如圖3,菱形代表全國貸款余額/GDP,矩形代表貴州省貸款余額/GDP,自1978年后貴州省與全國的增長幅度差不多相同。但是貴州省低于全國范圍內。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貸款與GDP的有所下降,從而說明我國的融資規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之后央行發行4萬億貨幣通過信貸流通到市場,因此2009后的融資規模增長幅度大大增加。
二、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構建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選取一些影響經濟增長的金融因素建立計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本文用RGDP表示實際GDP增長率,來說明經濟增長;FIR是金融規模指標,表示為M2/GDP;FE是金融效率指標,表示為貸款/存款;FSS是金融儲蓄結構,表示為居民儲蓄/全部存款,建立的計量模型:
RGDP=β0+β1FIR+β2FE+β3FSS+ε
其中,β是解釋變量的影響系數,ε是隨機變量;貴州省的FSS從1993年起就穩定在0.5左右,說明存款中居民儲蓄占比較大。FIR、FE和FSS度量了金融發展水平和金融效率,他們通過影響儲蓄率和儲蓄的投資轉化率來影響經濟增長。
(二)實證分析
文章運用軟件Eviews5.0對貴州省1980~2012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數據來源于《2011貴州統計年鑒》、《貴州六十年》以及貴州統計局網站、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網站上公布的金融數據。
1.變量的平穩性檢驗。文章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從表1中可以看出,變量RGDP,FIR,FE,FSS沒有拒絕原假設:序列存在單位根。他們為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存在時間趨勢;進行一階差分后,變量DRGDP,DFIR,DFE,DFSS則都拒絕了原假設,說明他們是平穩的,可以運用一階差分后的數據進行協整檢驗。
2.協整檢驗。協整檢驗探求非平穩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本文采用Johansen法來檢驗貴州省金融發展變量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下:
根據表2,在95%的置信水平下,變量和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具有共同的隨機趨勢,他們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
在滯后2期時我們得到協整關系式:
DRGDP=3.19-59.08DFIR-54.06DFE+63.40DFSS
滯后3期時我們得到協整關系式:
DRGDP=-0.74+12.61DFIR+24.88DFE+1.19DFSS
第一個關系式中,三個因素中影響經濟增長率RGDP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儲蓄結構FSS,而金融相關系數FIR和金融效率FE則與經濟增長呈現出負相關關系。但是滯后3期時我們卻可以從第二個關系式中發現,同時促進經濟的增長,并且,影響系數分別為12.61,24.88和1.19,金融相關系數和金融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改變較大,金融儲蓄結構的影響力度明顯下降。這說明了貴州省金融發展在長期內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經過研究發現,滯后4期和5期的貴州省RGDP,FIR,FE,FSS之間的關系比滯后1期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滯后4期,95%的置信水平下,貴州省的金融相關比率FIR是GDP增長率的格蘭杰原因,并且貴州省的金融儲蓄結構FSS是GDP增長率的格蘭杰原因;在滯后5期,95%的置信水平下,貴州省的金融效率指標FE與貴州省的GDP增長率之間存在單向的格蘭杰原因,并且貴州省金融儲蓄結構FSS和GDP增長率也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原因。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實證分析發現,貴州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為格蘭杰非因果性檢驗中的格蘭杰因果,因此,貴州省需要大力發展金融業,通過金融業的發展來促進貴州省的經濟增長,同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又可以為金融發展提供資金與動力源泉。盡管貴州省金融業已經有了很大發展,金融機構數量、金融業產值、金融服務水平都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貴州省金融業仍處于較低的水平,金融規模尚存欠缺,金融結構仍有不合理之處。同時,通過協整關系式我們可以看出,貴州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多的體現在長期發展上。具體而言,對于貴州省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有以下建議。
(一)認真執行貨幣信貸政策,保持貨幣供給適度增長
基于前文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金融機構長期處于貴州省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與經濟增長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金融發展結構FSS每增加1%會使得GDP增加1.19%,它仍然是促進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貴州省人民銀行將引導和監督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努力提高有效貸款的民眾需求滿意度,保持貸款的溫和增長。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自身功能,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并積極發放貸款,解決企業和個人合理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將積極的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和加強窗口指導相組合,加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是充分利用票據等各種金融工具,促進貿易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和諧;二是將工程建設作為信貸支持的關鍵,引導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政府、銀行、企業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加強信息交流,認真研究適應我省經濟結構的信貸政策和措施,加強宏觀調控,有效解決信貸投放的不平衡問題,增強金融對經濟發展整體的支持力度,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利用率。在介紹區域外金融機構的同時,有效整合省內城市商業銀行資源,發展壯大如貴陽銀行等區域性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為貴州省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培育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金融組織,既做到統籌資金,同時協調好經濟效益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完善金融機構,建立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
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發展對金融工具結構和融資結構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由于金融需求和服務的復雜化,層次結構的多樣性,只通過國有金融機構并不能滿足所有的金融需求。只有通過發展多元化的金融機構,才能滿足不同的金融需求,促進銀行業的競爭和降低金融風險,因此應該采取下列措施:首先是調整銀行業的布局,發展大中小,包括社區銀行等多樣化組織結構的銀行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新興的金融機構,包括在農村建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合作性銀行、包括民間借貸相互補充的完整的金融體系,支持“三農”的發展。另一個是銀行業自身的問題,現在整個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了,銀行要想更好地去走節約資本的發展道路,就必須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開發零售業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發展貴州省的特色外,盡量杜絕同質化的競爭,走集約型、獨特性的競爭道路,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業務,尤其是對外要發展科學和技術并存的概念。貴州省應在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基礎上發展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并積極引進其他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引導外資銀行落戶貴州。在私人股本基金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為主體,發行各類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和公司債券等,促進貴州省經濟發展的證券化,拓寬融資渠道,改善企業的融資能力。
(三)大力發展本地區金融機構,增強其對經濟的貢獻力度
進一步整合業務流程,強化內控和風險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資產質量,同時推動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建立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政策支持方面,給予適當的所得稅和營業稅以及其他稅費優惠;其次要繼續推進各類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創造條件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進行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首先,貴州省應完善金融體系,培育適合整個金融業成長的土壤,構建包括非銀行機構在內的完善的金融體系,全面優化金融組織結構,促進保險業、證券業和其他金融業的發展。其次,提高金融體系對資源配置效率。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不能單純追求金融資產數量上的擴張,應該通過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增長。非國有企業很難從國有銀行獲得資金,而對國有銀行高度依賴且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卻可以廉價地得到資金支持!致使國有銀行在轉化儲蓄的初始環節喪失了提高效率的機會。為此,貴州省必須盡快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拓寬非國有企業融資渠道,提高非國有企業資本使用效率。最后,完善金融風險防范和監管體系。金融監管機構要充分發揮其管理和監督的作用,加強對金融運行的監測分析,及時預告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變化并預警金融風險。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制度,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引導民間資金的有效流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消除金融風險隱患。長期看來,金融發展不管是在量的提高還是質的改變上,都能夠促進貴州經濟的增長。因此,從全局上看,貴州省金融業的總體發展將是貴州省未來發展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朱閏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文獻綜述[J].世界經濟文匯,2001(6):46-64.
[2]談儒勇.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文獻綜述及對中國的啟示[J].當代財經,2004(12):42-46.
[3]韓廷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1(3).
[4]周立,王子明.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1-13.
[5]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M].3版.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157.
[6]王廣謙.中國經濟增長新階段與金融發展[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7]韓延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1(3).
[8]張志文.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國際經驗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9]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M]第三版.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10]苗馨允.江蘇、上海、寧夏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比較[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11]陳述云,劉帶春.貴州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06(6).
[12]王海慧.河南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13]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10).
[14]王希航.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山東省各地區的實證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07.
作者簡介:楊奇松(1990-),男,漢族,貴州貴陽人,貴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