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底蘊的國家,古詩詞作為古典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真實記載,充分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文化發展和社會生活,是中華民族發展和成長的重要精神食糧。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古詩詞 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66-02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的學習就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這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隨著書面語言和文字的豐富,閱讀逐漸發展為以文字為主,閱讀的范圍越來越大,閱讀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而古詩詞是我國各個時代社會生活和文化發展的結晶,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有效載體。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的文化,培養愛國精神。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學習古詩詞較困難
小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還比較少,生活經驗也不夠豐富,因此對于古詩詞中的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難以理解。如對于曹植的《七步詩》的學習,學生對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沒有了解,對曹植和曹丕的關系也不清楚,就無法體會曹植在詩中表達的對手足相殘的悲痛感情。[1]此外,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只依賴教師的教學,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習慣于接受。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背誦,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通常只是死記硬背,不會深入地理解古詩詞中的內涵和意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古詩詞的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在聽不懂教師講的內容時就容易走神,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2.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問題
很多教師對古詩詞的教學沒有正確的認識,教學模式采用傳統的檢驗舊知識、講解新知識、留作業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導致學生對知識結構的建立也不重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整節課都是教師的講解,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思考。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教師只是將古詩詞翻譯成白話文,不管學生有沒有聽懂,對知識的講解只是一味的灌輸,忽略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對知識沒有充分的了解。
二、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對策
1. 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古詩詞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因為與其現實的生活環境差異較大,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往往難以提起興趣。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通過古詩詞的內容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在課堂上引入具體的教學情境,營造相應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奕》這一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回顧《小貓釣魚》的故事,通過兩個文章的對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通過校外參觀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從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獲得知識的最大動力,對小學生的學習尤其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學生的興趣、態度等放在首要的位置。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還沒有形成抽象的思維,因此,古詩詞的教學應盡量滿足這個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如《學奕》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在課前讓學生欣賞由這篇課文改編的小故事,這種故事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熱情。[2]
3. 借助輔助手段進行教學。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對教師講的內容難以理解時,就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根據古詩詞的具體內容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如角色扮演法、誦讀法、圖畫演示法、小組競爭法等,以營造一個良好的適合學生互動和交流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中作者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并能夠產生共鳴。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前讓學生欣賞有關的動畫片,通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動畫片中出現的句子有效的引入教學。
4.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態度和體驗,具有極強的感染性。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使別人產生共鳴,也可以被別人感染,產生與別人相同的感受。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素養,能夠深入的體會和理解古詩詞中的思想情感,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共鳴,更好的理解古詩詞。小學語文的古詩詞都非常的有意境,因此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較強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3]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教師應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引領學生積極向上的思考問題。教師還應不斷提高控制學生情緒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激勵和鼓舞,為每個學生建立起自信心,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百年優秀文化的結晶,是現代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豐富的人文情感。古詩詞的學習,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智慧得到啟迪、情感得到凈化,也為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對小學語文的教育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鑒賞能力,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努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完善小學語文的教學。
參考文獻:
[1]趙嵐昕.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思考與探索[J].四川師范大學.2012,05(8):13.
[2]黃春雷. 小學古詩教學中“以詩解詩”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探索[J].東北師范大學.2012,08(6):11-12.
[3]呂劍茹. 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適切性問題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2013,03(4):15.
作者簡介:
何清木(1962-),男,福建泉州人,專科,教育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