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摘要】測繪地理信息屬于目前發展較快的交叉學科類專業,不斷提高該學科本科生的專業英語讀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測繪類專業英語的課程設置、教學手段等方面提供一些經驗,以供探討,旨在共同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GIS;專業英語;教學實踐
![]()
測繪地理信息是涉及地球表面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制圖與可視化的學科。目前該學科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很多新興技術不斷產生,需要從業者能夠從英語材料上獲取最新技術進展,靈活應用。因此,在該專業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十分必要。筆者所講授的專業方向為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英語課程安排在大三上下兩個學期。該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完通識英語后能夠直接轉入英語在專業領域的應用階段,提高英語的綜合使用能力;在知識層次上偏重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摒棄過于晦澀的技術細節。同時,為使地圖學專業學生對整個測繪系統體系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學科內容上安排了相鄰專業通識內容,包括大地測量,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攝影測量等內容的介紹。在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方向上,課程內容適當深入。
在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始終思考的兩個問題:(1)如何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2)如何保證學生的持續注意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的經驗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結合,控制課堂節奏兩個方面來把握,具體介紹如下。
一、課程設置
1授課階段劃分與組織
筆者把每一次課的結構劃分為預熱階段、知識回顧、內容講授、課堂互動、多媒體教學階段。其中知識回顧、內容講授、課堂互動為必選階段。
1)預熱階段:從學科趣聞軼事,近期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等方面尋找英文原文報道或新聞視頻,與同學一起學習交流。材料內容一般與當天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相關性,以起到課程導引目的,同時增加趣味性。重大新聞事件材料往往在上課前幾天的備課階段尋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能夠激起學生討論熱情的材料。比如2014年馬航失聯航班事件涉及到地圖、定位、GPS等內容,與本專業內容結合密切,被選入預熱階段的學習材料。
2)知識回顧: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記憶專業術語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重復。因此,我在這門課程中的知識和語言回顧分幾個階段。首先,聯系較為緊密的知識講授完畢后,進入小結性回顧。其次,每周上課時對上周內容進行回顧。最后,第二學期對上學期內容做簡單回顧。此外,學科中較為普遍的原理會在課程講授中進行適時闡述和提問,以深化理解。
3)內容講授:所有核心概念以及專業詞匯都在這個階段介紹。
4)課堂互動:主要通過課堂問答,學生討論,臨場翻譯等形式開展。這一階段主要訓練學生的詞匯發音,口語表達。此外,由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左右腦發生轉換,可是緊張的大腦得到休息,為再次集中注意做好準備。
5)多媒體教學:本課程每周課程中都會安排多媒體內容,形式多為視頻報告。本學科屬于新興發展的交叉學科,需要涉及多個學科交叉的內容學習,通過互聯網獲得的學科最新發展狀況,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此外可訓練學生對專業內容的聽力能力,通常播放兩遍,第一遍獲得內容梗概,第二遍抓取細節信息,在關鍵時刻老師暫停視頻,進行講解。
2靈活調節課堂節奏
控制課堂節奏旨在保證學生有效注意力的持續時長。每周課程通常安排為兩節或三節連上,不光老師吃不消,學生高效學習的時間也不能保證。因此,合理調節課堂節奏至關重要。預熱階段往往能夠使學生較為輕松的進入到上課狀態,課堂互動和多媒體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因此通常視學生狀態而定。當老師和學生都覺得注意力渙散時,可轉入課堂互動或多媒體教學階段。這兩種手段往往能夠激起學生討論,使大腦重新充電,往往效果不錯。
二、與中文課程的協調
非母語教學環境下并不適合從一開始就學習全新的內容,所以在初期筆者將內容鎖定在已經學過的專業內容,如果選擇與本學期正在進行的課程同步,一般在課程時間安排上比同步課程相對滯后較好。這樣有兩點好處:(1)學生對于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較為熟悉,只是對相應的英語表述較為陌生,這樣能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較快的建立專業術語和現有知識體系的對應關系;(2)通過英語語言對習得專業知識的學習,溫故而知新,且英文材料能夠從不同角度對同一知識進行闡述,能夠鞏固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三、重視閱讀與聽力訓練
加大語言刺激的輸入量,語言輸出會變得順其自然。從筆者的海外留學經歷來看,英語口語和寫作(語言輸出)就是在大量練習中不斷積累和逐步成長的。然而,孤立的說和寫很難取得實質性進步,一種輸出需要對應一種輸入,如口語對應聽力,寫作對應閱讀。口語的提升一定是伴隨著聽力的刺激,當聽力刺激達到一定量時,學習者就會想要主動進行口語表達。類似的,寫作的提升則依賴大量的閱讀輸入,在閱讀科技文獻的時候,盡量選擇母語國家作者的文章,內容上適合選擇難度適中、具有較廣讀者群的科技文章,借鑒其謀篇布局,起承轉合,特定表述,固定搭配等,然后在自己寫作的時候盡量應用學到的用法,使英語寫作越來越地道。
四、口語練習中的認知層次與認知支持
在課堂互動環節的問答從認知層次上分為低階思維技巧(如what,when,where,which問題)和高階思維技巧(如why,how問題)。后者需要用到更為復雜的語言技巧,認知負荷較大,根據國際同行的經驗,應該在課程初期就盡快讓學生進入發展高階思維技巧階段。當然,老師應該提供一定的認知支持,比如提供學生語言元素,讓學生組織因果或邏輯關系。此外,筆者推薦使用概念圖來輔助語言組織,概念圖能夠將所述內容可視化的展現在紙面上,并指明概念間的關系,能夠記錄非線性語言結構,在講述時只用對概念圖上的關鍵點進行正常語言組織,能夠豐富對一個內容的口語描述。
五、結語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提升學校和學科專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專業英語課程首當其沖。為了提高學生在專業業務方面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十分必要。本文以測繪類專業英語教學實踐為例,探討了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以供相關專業老師討論,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Coyle,D.Theory and planning for effective classrooms:supporting students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ontexts.In Masih,J.(Ed.)Learning through a Foreign Language,London:CILT,1999.
[2]吳潔.如何開展和改進專業英語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2):34-37.
[3]李娜娜.基于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的信息技術資源下的大學通識英語教學策略探索[J].東方教育,2014(7):17-19.
[4]晁怡,鄭貴洲,郭際元.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英語的教學與改革研究[J].測繪通報,2007(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