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
【摘要】2014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人,大學生就業形勢依舊嚴峻。獨立學院在我國高等教育辦學中具有特殊地位,以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發展為例,分析發展十年間的就業情況,總結獨立學院就業指導新舉措。
【關鍵詞】就業指導;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
當前一年又一年的“最難就業季”引起全社會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在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獨立院校,因其自身辦學方式的特殊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成為焦點。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作為獨立院校發展的成員,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學院發展的關鍵環節,學生如同企業的產品,獨立學院肩負著保質保量地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使命。
一、獨立院校發展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辦學的一種全新模式,在20世紀末國家擴大高等教育規模背景下應運而生,是經過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大部分獨立院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隨著大學生就業人數的不斷提升,獨立學院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二、學院十年建設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正式批準按新機制實施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新型高校。學院成立于2004年,2012年獲得獨立頒發學士學位證書資格。截止目前,學院共設置16個本科專業,在校生約5000人。
三、就業指導舉措
1.貫徹落實“一把手”工程,強調就業工作有規劃、有目標、有保障。
獨立學院就業工作應當始終堅持以打造實用型人才為根本,著力培養學生個人能力,注重日常教學、專業素質、實習實踐融會貫通。就業工作一直是備受矚目的日常工作,更是一個學校招生的重要砝碼。工作中應形成由院領導親自掛帥,系主任、專業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積極參與、齊抓共管的就業工作氛圍,保障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就業工作意見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文件作為制度保障性,講求就業工作專業化、體制化、系統化。
2.多種渠道、多條途徑、多重方式推動就業工作,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1).持續有效開展深度就業指導。應當長期聘請專業教師開設大學生學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定位、提高就業成功率;有針對性制作問卷調查,分層次、分專業進行畢業班學生情況統計,了解學生的就業心理;適時舉辦學生就業動員會、就業說明會、西部計劃宣講會、大學生入伍參軍政策講解等指導性系列講座,拓寬大學生就業思路,調動學生的就業積極性。
(2).充分利用校園網站、校訊通、飛信、微信、就業信息公告欄等多種信息發布平臺,將搜集、統計的正規渠道就業信息和就業政策及時、準確傳遞給畢業生,解決畢業班年級學生課程少、實習不在學校,信息傳達困難的問題,通過多種傳播媒介將積極、主動、正面的就業觀念灌輸給學生。
(3).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做好困難畢業生就業工作。對于大學生創業,一方面通過政策宣傳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通過聘請知名企業單位走進校園的形式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幫扶。此外,有針對性開設《策劃實務》、《商務策劃》等課程,通過專業課程的設置對在校學生進行引導。選派有經驗的任課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將課堂所學知識真正意義上轉化為職場信心。與此同時,畢業班年級安排“一對一”專業指導老師,幫扶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學業困難的“三困生”解決畢業前的一系列難題,尤其在就業方面對其進行專業的就業培訓、面試技巧提升等方面指導的同時積極為其聯系就業機會,有重點的幫扶這部分學生順利畢業,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4).加強實習實踐,為學生與企業搭建平臺,開拓畢業生就業渠道。充分利用專業教師資源群策群力,通過聯系溝通與多家企業達成實習實踐基地,將同學們的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供機會讓大家走出校門,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5).開展專業性突出的就業交流活動。在學生會、社團組織策劃下開展面試技巧大賽、考研專題講座、公務員考試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鍛煉能力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就業觀念,轉變就業思想,引導非畢業班學生盡早進行人生規劃。
(6).在畢業生離校之際宣傳《文明離校公約》、《畢業生安全責任書》以及《畢業生就業安全注意事項》,注意工作留痕,提倡同學們主動就業、正確擇業、鼓勵創業。
(7).加強就業服務,注重學生感恩意識培養。在日常就業工作順利完成的基礎上,制作《畢業生紀念冊》,評選優秀畢業生、畢業論文,組織召開畢業晚會,為同學們絢麗的大學生活畫上圓滿句號。
四、調查匯總,分析總結
1.招生、教務部門在專業設置、專業調整、課程體系建設、教材遴選上,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規律,也要尊重社會需求規律,而人才培養需要周期,效果的顯現需要時間,因此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要。
2.就業工作體制機制上有待于更好的研究與探索,建立更有利于就業的互動機制,共同進行科學的專業預測,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發展變化,對就業形勢及各專業人才需求趨勢做出科學的預測,從而為獨立院校確定辦學模式、辦學層次、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提供信息支持。
3.對學生就業觀念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學生還存在著有業不就現象,通過加強學生思想教育,進行擇業觀的指導教育,實現學生有業即就。就業指導的內容還需豐富,課程還需深化,將就業指導與學生日常教育相結合,開展學風建設、班風建設,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對學生就業政策研究與出臺力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大,目前政策尚不能根本性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校內科研項目吸納學生見習或就業難度不小,解決畢業生就業數量有限;為學生提供考研、考公務員輔導等服務需要尋求社會合作,具體實施方案的可行性還需進一步論證。
五、積極落實企業跟蹤反饋、修改完善就業體系制度。
根據自身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對畢業生進行了解,對用人單位進行回訪,加強對于學生自身發展定位要求,制定符合學生個性特色的專業,組織專職教師進行教學大綱修改工作,不斷滿足社會需求,不斷完善培養模式和發展方向,結合獨立學院要求和具體實施綱要探索前進,立足專業特色,提升就業質量。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的特點,今后將在繼續延續以往優良做法的基礎上,努力彌補不足,充分運用各類有效資源,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深化服務,幫助廣大畢業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曾琳娜,就業指導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學習月刊,2012(10)
[2]夏金元,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7(5)
[3]高曉琴,對就業指導中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3)